【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李源潮推官员选拔制改革 掀治吏风暴 | |
http://www.CRNTT.com 2009-02-04 11:03:23 |
“改革到30年中有好多改革难度越来越大,必须要突破,在哪里突破呢?我们一直在探索。无疑,在改革政府、改革选拔用人制度的任何一个点有突破,对我们整个体制改革都将有重大的推进作用。”他预测,这将有可能发展成为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如果这个突破口能够抓住,对其他方面改革有非常大的作用,因为,我们政治运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 在中央最高决策层作出的干部制度改革安排的大背景下,由一个有着独特的个人视野和感悟,同时又有深刻的体制认知度及积累了相当工作经验的人,来大力推行改革是合适的。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对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的分析和判断都相当出色,并且他还敢于行动。显然,最后这一点最重要也最复杂。 在汪玉凯看来,李源潮正是这样一位既能够看到问题,又敢于行动的领导人。 被普遍看好的中组部长 这是一个很有分寸感的人。与其交往的人对他的普遍评价是:温文尔雅,待人接物非常谦和;他的脸上永远带着微笑,嘴角微微上扬,分寸感极强。 尤其在老同志口中,李源潮的口碑相当不错。栾孟霞曾长期在共青团主管的《中国青年》负责编务工作,李源潮在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期间,因为一次谈话,李源潮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高级职称评定,时任团中央书记的李源潮是评委会主要负责人。那时候,栾孟霞已经是《中国青年》的老编务了,在工作业务上也表现出色。但是,从当时的情况看,其他编辑记者都有很多作品,而她却没有。“当时我自己也没有把握。但是,编务跟记者编辑不同,编务有编务的那一套,如果都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我认为并不合适。” 材料上报之后,直接负责的领导建议栾孟霞找他们的最高领导李源潮谈谈,“当时我也想,他平时挺平易近人的,总是老前辈老前辈地叫,那就去找找他吧。” 栾孟霞去找他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栾孟霞的材料。“他跟我说,我看了你的材料很感动,老同志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在兢兢业业地做贡献。虽然你没有很多的作品,但你在业务上和在技术上,一直当领导的得力助手,老同志的付出和努力是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的。”栾孟霞当时听了,心里特别感动。她最后也评上了副编审。 栾孟霞说,当时的老同志都特别愿意去找李源潮,“因为他总是热情地接待,愿意耐心地倾听和帮助解决问题”。他们觉得他特别适合搞组织工作。 在我们的采访中,这个观点得到比较普遍的认同,并且,几乎所有的政论家都提到了一个人来进行佐证,这个人叫仇和。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