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农村新土改警惕四大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09-12-24 09:08:38  


保障“失地”农民的长期利益,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中评社北京12月24日讯/在近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再次将“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作为2010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一财经发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李萍文章表示,随着“统筹城乡”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一进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诸多开创性的探索。成都即是其中的改革先行者之一。特别是2007年被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更是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锐意创新、大胆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改革的风险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文章分析,随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重构及其新的利益博弈,也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潜藏着新的风险

  风险一:18亿亩耕地红线能否守住?国家粮食安全能否保证?

  成都通过建立具有强制性产权约束的农村要素市场,实现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要素市场流动及其与金融资本的紧密联系,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改造。这在中国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过大、“地根紧缩”的现实语境下,其初衷无疑是好的。

  但当前成都所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绝大部分直指粮油之外的广义农业,特别是“一产营造大环境、三产互动盈收创利”的产业互动型项目。同时,作为耕地保护激励的“两卡”(即耕保卡和社保卡)挂钩制度创新,其对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的保护基金每年每亩仅几十元差异,对基本农田保护缺乏足够激励。并且,通过“两卡”挂钩对农民实施经济约束,事实上保留了土地的保障性功能,有悖于农民保障社会化的改革初衷;而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委托集体或政府背景的机构进行规模流转时,其对土地的最终流向和用途并没有直接话语权。由此,我们不得不担忧,除了依靠强制性的国土规划保住基本农田外,18亿亩耕地红线的本义——国家粮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此外,成都农村土地产权确权颁证过程中,普遍存在农用土地“账实不符”的情况,即土地承包台账、农户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记载的面积与农户承包的实际面积等存在较大差异。虽然成都要求按实测面积确权颁证,但受限于诸多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增量土地的权益归属不清及其转化漏损问题无可避免。特别在各种以增量土地作为集体经济组织入股为创新亮点的土地集中经营中,更可能存在村集体组织对增量土地的直接“接管”和“控制”,其结果可能是以村集体组织名义存在的土地最终由农村基层干部内部人控制、村集体土地和承包地打捆流转中增量土地由“农用变非农用”、地方政府默许并通过村集体实现控制的增量土地用于满足城市扩张用地需求等,从而使农民利益受损、国家可控土地实质性减少、耕地短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