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文建会” 缘何轻佻侮慢孙中山?

http://www.CRNTT.com   2010-08-09 11:02:37  


 
  二、中山先生手创五权“宪法”、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实业计划,皆是有系统有方略的治国蓝图。他主张五权“宪法”先将“政事”与“人事”划分清楚,再将政事三权(行政、立法、司法)加上人事两权(考试、监察),构成独立运作的五权,而交互制衡。如此既可遏制政府滥权,促进民主政治实施,且防止人事败坏,增进政府施政效能。这种兼重民主与效能的设计,解决了民主缺乏效能及分赃政治难题,非常符合近来国际学界着重善治的理论。我们在大学讲授且研究“宪法”多年,从未将“国父”学说看成教条,但实在感觉五权“宪法”理论与设计,思虑高远而落实,结构完整而紧密,对西方三权“宪法”理论与设计确实是突破性的创造与发展。怎可谬指是“拼装产物”,使台湾宪政“如此困惑”呢?

  三、今日宪政问题真正出自近年来多次轻率“修宪”,造成政府权责混淆,但与考试、监察两权独立运作根本无涉。进一步看,现代民主国家无不积极推动文官体制的中立和文官考试的公正。即以监察权独立行使为例,“国父”在世时,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设立监察制度(如瑞典、芬兰、波兰),但在全球民主化趋势下,近年来已有逾一四○国设立独立的监察使、护民官或“监察院”。可见五权“宪法”和三民主义并非“拼装出的梦想”,而是与当今民主善治潮流相接轨的重要资产。

  四、我们从不赞成把中山先生神格化,并曾深入探讨过他的人格特质,孙先生极富现代性,即倾向开放、进取、改革、创造,并积极吸取新知与新经验。我们好奇地想像,若中山先生仍活世间,参加政府纪念建国百年大典,忽来一位纪念主持人对他说:“你的五权“宪法”是拼装产物。你有种憨的特质,天真而无知,你欠缺抽象思考能力…”他会觉得怎样?不会瞠目而慨叹后人不肖吗?

  五、至于台湾有志之士,当年则视中山先生是怀抱崇高理想的革命导师,而非“梦想家”。当初清廷甲午战败,割让台湾,就加深他推翻满清的决心。孙先生一生曾访台三次。他辞世后,台湾民众自发筹备追悼会,重要的文学家张我军先生(人类学家张光直院士的尊人)发表了有名的“孙中山先生吊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