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从“热词”看“话语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1-01-15 10:13:44  


2010年最受欢迎的文体是凡客体。
  中评社北京1月15日讯/2010的热词有哪些?这些热词源于什么?说明什么?2010年最受欢迎的文体是什么?话语转型何以会以加速度的方式继续进行,不可逆转?上海同济大学教授王晓渔今撰文《“话语转型”加速》,通过对“话语转型”的分析,折射时代的变化:

  文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二是话语方式。

  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思想观念和话语方式同时更新,才说明文化转型进入纵深阶段。

  2007年的散步、购物,2008年的打酱油、俯卧撑、叉腰肌以及雷、囧、槑,2009年的躲猫猫、被××(被自杀、被就业等)———几乎每个重大事件都会产生一个新词。

  这些新词不同于奥威尔所说的“新话”,恰恰相反,新词有效地拆解了“新话”。在新词的映衬下,“新话”成了老话、套话、废话。

  理性地表达反对立场和戏谑性地使用反讽话语,开始成为网民的主要文化特征。

  2010年,话语转型主要出现两个趋势:一是从造词到造句,二是从网上到网下。

  此外,还有从中文到英文的趋势,比如给力被翻译为Geilivable,不给力则被相应翻译为Ungeilivable。但这个趋势目前尚未对文化转型产生影响。

从造词到造句

  2010年,新词目不暇接。

  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油你涨、糖高宗、豆你玩、棉里针,物价上涨之处,就有新词应声而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