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陈寅恪的红妆研究与致命的“传统”

http://www.CRNTT.com   2011-02-19 10:49:37  


陈寅恪晚年在目盲足膑的情况下,口授著书。
  中评社北京2月14日讯/陈寅恪晚年致力于“红妆研究”,在目盲足膑的情况下,却不惜花巨大的宝贵时间劳着写《柳如是别传》,堂堂八十万言。对于陈寅恪先生的这最后一部巨著,至今仍为许多学者所诟病,或批评言:学术价值值得怀疑。我想,这些学者未必就真正读过陈寅恪的著作,或者深入了解陈的思想与研究方法。

陈寅恪的红妆研究与致命的“传统”

2011年02月10日08:11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春节期间,为响应红网“读一本好书”的倡议,我还是决定挤些时间选一本“好书”来好好读读。无论如何,读书于我是一件乐事,乐事何不为呢?要注意的是,响应这一读书倡议有一前提,先要明确什么才是“好书”。好书之定义于每一个人,或许又不一样,甚至一人认为是好书,另一人则不屑一顾。

  在我看来,“好书”不一定是功用主义者眼中的“有用之书”,更不是娱乐主义者眼中的“休闲读物”。这本所谓“好书”的知识构架应当有一定高度,切合那些真正的读书人的理想,以及所追求的学问。当然,读什么书与摆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一样,这是自己的事或权利,自然与他人无关。如今在功利的催动下,功用主义或娱乐主义在人们的读书求学上已表现得淋漓尽致,早成了一种致命的“传统”。这一致命的“传统”也是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偏向。

  为响应读一本好书的倡议,我选读了一本刘克敌先生着的《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2009年5月出版),这是出于一直以来对陈寅恪先生其人其学的关注。在这一本书中,作者转引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的《吴宓与陈寅恪》第9页中的一句话,对当今学界仍有现实意义:“此后若中国之实业发达,生计优裕,财源浚辟,则中国人经营商业之长技,可得其用;而中国人,当可为世界之富商。然若冀中国人以学问、美术等之造诣胜人,则决难必也。”(第68页)不然以学问、美术为例,即便是其他各行各业诸如教育,不都是功利至上,结果哪一行不是远远落后于他国,尤其是“泰西”?陈寅恪先生此语,更是道出当今功利主义日益泛滥的弊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