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古拉格群岛》的命运变迁:禁书变成教科书

http://www.CRNTT.com   2011-07-14 12:07:35  


 
延伸阅读:历史的“不屈个体”——索尔仁尼琴精神解读 
 
  有些人,他们是人类尊严和不屈精神的代名词。面对他们,我们必须表示敬意。索尔仁尼琴就是这类人的杰出代表。 
  在索尔仁尼琴的名字之前,人们已经加过许多形容词和前缀,譬如流亡作家、民族的良心、文化的主教等等。然而,最适合他的名誉恐怕只有一个——个体。 

  被称为个体,在尼采、克尔凯郭尔、萨特等旷世奇才眼里都是最高荣耀。索尔仁尼琴显然是无愧这个荣耀的作家:他不仅以普遍的个体身份在场,更是个体性虔诚的守护者。 

  说到底,尊重索尔仁尼琴精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在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索尔仁尼琴时,瑞典皇家学院曾委托其常务秘书卡尔拉格纳基耶罗宣读了如下的授奖词: 

  随着《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3)的出版,苏联和全世界都承认索尔仁尼琴已跻身于伟大俄罗斯作家的行列。《真理报》将索尔仁尼琴与列夫托尔斯泰相提并论,认为他对“即使处于备受屈辱时刻的人的品质”的描写也会使人的心灵痛苦得紧缩起来,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对非俄罗斯世界来说,这部小说以其对时代的发人深思的启示而具有同等强烈的吸引力:对不可摧毁的“人的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一切企图的批判。 

  索尔仁尼琴曾对他的这种“复调”展示方法作过重要阐释:个人不应作为集体的一员出现,当行动与个人有关时,个人便应成为“主角”。而“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个人的命运体现在千百万人中间,千百万人的命运集中在个人身上”。这是人道主义的精髓,索尔仁尼琴为此而被授奖。 

  在被抛入灾难中时,他没有沉溺于哀怨,而是选择对灾难进行记录,剖析个体在其中受难的根源 

  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也称赞他“曾反对极权主义,并就此写了不少优秀作品,从而表现出他的公民勇敢精神”。每次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的上述授奖辞,我都想起《古拉格群岛》中的名句:“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都是宇宙中最值得珍视的存在,这是现代人道主义的精髓。人类不过是无数个体的复合体,热爱人类就是热爱无数处于中心的个体,守护人类就是守护个体思与在的权利。对于索尔仁尼琴来说,对个体负责就是对人类负责。为此,人类“应当公开谴责宣扬一部分人可以惩治另一部分人的思想本身”,消解任何形式的特权思想。正因为索尔仁尼琴时刻将个体置于中心地位,正因为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不可摧毁的‘人的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一切企图的批判”,我们才称他为人类的文学良知。 

  个体,只有活生生的、不可替代的、怀着渴望与期待的个体,才在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中占据中心地位。推动他撰写《古拉格群岛》的原初动机,就是他对“即使处于备受屈辱时刻的人的品质”的深切欣赏,就是他对无数生命被摧残和毁灭的大恐惧、大悲悯、大同情。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之所以表现出深沉、阴郁、悲怆的创作基调,是因为他无法忘记对于灾难刻骨铭心的体验和记忆。在为《古拉格群岛》所写的题词中,他以痛彻灵魂的语气说:“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如此说话的他,心中诞生了强烈的无力感和愧疚感。在被抛入灾难中时,他没有沉溺于哀怨,而是选择对灾难进行一般进行时的记录,剖析古拉格群岛的建筑术,研究无数个体在其中受难的根源。 

  他是个体性的呈现者和守护者,这种珍视个体性的情怀乃是索尔仁尼琴精神的核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