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新移民改变香港 也将改变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11-07-21 14:33:16  


 
  香港并不是一个对移民包容的社会,甚至有的时候觉得很势利。如果不能够说一口纯正的广东话,往往会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一丝轻蔑,或者是一种疏离。但是,同一时间,只要你算得上是香港上流社会的一员,或者是达官贵人,那么,即便是广东话依然带着乡音,都不再成为问题。当然,如果只会英文,却不会广东话,那更加不是问题。

  这些还是心理上的隔离,对于我来说,更加在意的还是政策上对新移民是否存在歧视。没有住满七年无法享受政府综援,无法申请公屋,没有投票权,而今年关于六千元的争论(香港政府决定向每名永久居民派发6000元港币,但有本土团体反对向新移民派发福利),更让人担心,政府是不是在带头进行族群的分化,把不满七年的非永久居民从这个社会割裂出来,因为在还富于民的派钱方法上,应该还有更好的选择。比如用退税的方法,或者把这笔钱,全部投放在改善政府的福利措施上面,让急需要帮助的低下层人士直接受惠。

  不过政府不是第一次这样做,1999年关于是否放开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来港的争论,特区政府提出了167万这个数字,吓怕了不少香港人,因为根据香港政府的描述,当如此多人一下子涌入香港的时候,香港的福利、住房等体系,就会面临崩溃。遗憾的是,对于政府的一面之词,媒体没有太多的质疑。

  媒体对于新移民抱不友善的态度,同样不是现在的事情。从1980年代的影视作品,开始大量出现歧视来自内地的新移民内容,在媒体上关于新移民的报道,让香港人,不管是土生土长,还是老移民,都开始对这个族群产生一个标签化的印象:懒惰,依赖政府。

  每年的会考,如果有新移民学生取得了好成绩,很多时候会成为新闻,因为这样的学生,会成为新移民上进的一个正面范例,似乎很励志。但是在我看来,其实这也正是在反映媒体骨子里面的一种假设,那就是新移民学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太不容易,因为大部分的新移民学生,跟不上香港的课程,在学校的表现普遍比较糟糕,而这些表现优异的学生,只不过是少数的异类。但现实是不是这样?这样的假设是不是有数据的支持?是不是在报道这些学生的时候,放开他们身上的新移民标签?

  加入到公共进程中

  新移民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受到歧视,并不是香港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在中国内地不同地域之间,都会看到,而且注定不会消失。而现在,经济竞争的因素更加成为主因,在人们看到自己发展的机会变少,或者经济环境变差,竞争开始激烈的时候,很容易把这些刚来的外来者,视为自己最直接的威胁,这样的情形,更多会出现在那些刚刚上岸的人身上,人们对于那些正准备上岸的人总是更加不留情,所以在歧视新移民上,很多刚刚从新移民成为老移民的人群,往往更不宽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政策是否会对某个族群歧视,政府的政策是否会导致族群的撕裂,更需要被关注。

  就拿这些日子大家关注的内地孕妇到港产子的问题,现在香港出现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父母都不是香港人,只要在香港产子,孩子自然是香港永久居民,但是如果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内地人,这些人群却往往要为生孩子的问题而烦恼,这是因为,这个群体中,很多属于低收入人群,他们无法像那些主动选择在香港产子的内地夫妻那样,负担私立医院的医疗费,而公立医院一刀切向他们收取相当于私家医院的收费,让这笔费用,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如果看数字的话,2010 年香港一共有8.8万个婴儿出生,当中7%是由港人内地妻子所生,但有3.2万名婴儿的父母都是内地人,政府的一刀切限制内地孕妇来港产子政策,是不是歧视港人的内地妻子?

  不过,在批评社会不包容、媒体不客观的时候,新移民这个群体,是不是可以主动地做一些事情,来慢慢改变人们的这种负面印象?来发出更多自己的声音?

  忽然想到了新加坡,刚刚过去的选举,新移民的表现,让媒体还有社会,开始关注到他们这个原本总是在政治议题上保持沉默的群体。他们的参与,也开始改变一些人对于新移民的刻板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