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张亚中:和平发展期政治定位与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1-09-22 00:10:21  


 
  在台北看来,“两区”就是“两治”,也是“两制”,台北在乎的是“一X”。差别在于:1990年代初期以前,争的是“一X”的代表权,1994年以后则是准备选择离开“一X”。当台北已经有了离开“一X”的准备时,“两Y”之间就没有从属或平等的问题。简单地说,在“特殊国与国”或“一边一国”的思维下,“两Y”关系为何的讨论已经多余。主权都不同了,治权自然也就不同,“两Y”是两个互不隶属,分离的Y。

  “一X三Y”:让“第三Y”与“一X”接轨

  从以上分析可知,任何形式的“一X两Y”都有其推理逻辑上的困境。

  在代表主权意涵的“一X”方面,第一种情形,如果是单一排它,基于一个主权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两Y”之间必然是一个不平等的治权层次。这是北京的官方主张,台北很难接受。国民党目前也主张主权是单一排它,但也愿意接受两岸在治权方面是对等,对方如果没有主权,治权如何与己方的治权对等?这是一种在逻辑上无法站得住脚的论述。

  唯一可以解释台北方面为何如此主张的理由,是台北基于政治需要,但又不能违反“宪法”对“主权”的规范,因此在“宪法”规范与现实政治之间所发展出来的“创造性模糊”。由于这样的主张违反现实认识,因此,一方面限制了国民党再深入思考的空间,到了最后只能用“维持现状”的态度来面对两岸关系发展;另一方面,在民进党的清晰定位两岸为不同主权的压力下,国民党也逐渐发展出了“法理上坚持单一排它主权、事实上接受两岸各有互不隶属的主权”的矛盾看法,这就发展出代表“主权”意涵的“一X”的第二种情形。第二种情形是,如果“一X”只是个历史、地理、血缘、文化的“概念”,“一X”将只是一个“虚”的表述,“两Y”就同时具有“主权与治权”的意涵,两岸等于是分离的异己关系。这种与民进党相近的论述是北京无法接受的论述。

  如果两岸要签署和平协定,为和平发展期的两岸确定政治定位,“一X”的问题无法回避,在“一X是单一排它”及“一X可以是虚的”等两种都有逻辑与现实的困难情形下,唯一的第三种选择,就是接受“一X”具有“两岸主权”重迭的意涵。也就是“一X”是一个实的、而非虚的政治实体,是由两岸人民所共有,它的主权由两岸人民所共有与共享。在主权共有与共享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发展出“两Y”治权间的合理法律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