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蒋经国:台湾民主“开闸者”

http://www.CRNTT.com   2012-01-15 09:43:08  


马英九谒陵。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
 
  其次,蒋经国曾主管过台湾情治部门,台湾很多侵犯人权、压制自由、迫害异见人士的行动都与他有关联。从这一点来看,他又仿佛是台湾版的贝利亚。

  再次,蒋经国没有在西方民主国家留过学,反而曾在斯大林治下的苏联长期留学和工作,前前后后呆了12年,并且具有中共党员与苏共预备党员的双重身份。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过,蒋经国回到中国时,“思想里还有不少社会主义的成分,自由民主思想是没有的。”虽然回国后血缘亲情战胜了马列信仰,蒋经国与父亲一起坚决反共,逃台后又共同建设所谓的“自由基地”,但他头脑中仍然没有什么自由民主思想。1955年,美国学者怀丁(Allen Mhiting)访问蒋经国时,蒋经国曾对怀丁说:“在亚洲,一党专政是唯一统治的办法。政工、特务、青年救国团被共匪攻击得最厉害,美国的误会也最深,但惟有如此,才能反共。……只要中共存在一天,我们就永远没有民主。”就这一层面而言,他又是台湾版的苏哈托。

  但就是这个看似集金正日、贝利亚、苏哈托于一身的蒋家第二代独裁者,却在临终前不久打开了台湾民主化进程的“闸门”。

  谈到蒋经国在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我比较赞同一些台湾学者的观点:首先,台湾“解严是人民反抗、国际压力与统治者对环境变化的评估(不是仁慈地赐予,而是不得不为)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悠然《蒋经国解严的原因》);其次,即使是被动所为,蒋经国的改革措施也“明显有其限度,无法与自由化的改革画上等号”(薛化元《蒋经国与台湾政治发展的历史再评价》)。

  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蒋经国被迫、有限的政治改革的重大意义,而且,恰恰因为蒋经国在台湾、在国民党内的独裁地位,他才能力排众议,解除戒严,甚至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蒋经国临终之前“以专制手段结束专制制度”,台湾的民主才能冲破国民党内保守势力的阻力得以推进。即使是曾经多年从事党外民主运动的台湾政论家孙庆余也认为,“蒋经国在世最后两年的开放措施,以国民党的体质来说,堪称是‘惊天动地’。蒋经国若不开放,继他之后掌权的国民党保守派更不可能也不愿开放。而既已开放,除非出现动乱或台独运动失控大事,导致国民党保守派有辞可借,国民党开明派及广大的台湾中产社会也不会容许再关闭了。”

  大半生均为典型的威权人物的蒋经国,却因其弥留之际的“开闸”之举而流芳青史:在某些学者看来,小蒋的历史地位因此举而一步便从“独裁者”跃升为“伟人”;在多数台湾民众看来,他的声望甚至远远超越了台湾民主时代的某些著名政治家。例如,在十多年来台湾媒体针对台湾历任总统的贡献所作的多次民意调查中,蒋经国总是名列第一,满意度曾一度高达七成,不仅远超其父蒋介石,也远超民选总统李登辉、陈水扁。

  那么,蒋经国为何能够获得学界和民众的如此偏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