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昆山,台商二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2-06-21 11:19:31  


 
“台北”式生活

  昆山市现在还有五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家出口加工区,大陆第一家台资银行,全国第一家县级市的台商协会,全国第一个进出口额超400亿美元的县级市。

  显然,这些都和台商密切相关。

  正是大量台商的到来,台湾的文化也慢慢扎根于昆山。

  在昆山人民路闹区,随时都可以听到店里放着最新的台湾流行歌曲,甚至于许多出租车司机都会哼上几句台语歌。昆山人的饮食习惯也逐渐被台湾影响,纯正的台湾小吃,在昆山都吃得到。水果店卖的台湾莲雾更是被当地人购买一空。

  “连昆山的城市风格,也与台商的聚集有关,比如小吃文化、咖啡文化,还有‘月光经济’,就是各种酒吧、歌舞厅等等,比苏州、南京还热闹,在沪宁线上肯定不多见。”一位楚姓出租车司机侃侃而谈。

  据统计,目前聚居在昆山的台商及其家眷有10万多人。在他们眼里,昆山是最像台湾的地方。昆山有大陆的“小台北”之称。这里可以吃到地道的台湾料理。黄河路上,到处都是台湾人开的店,各种台式小吃店排成一溜;夜晚,台商们常常出现在四五十家台湾风味的咖啡屋、茶艺馆和卡拉OK厅里。

  譬如“台湾人古早人小吃店”这块斗大的门面招牌就坐落在黄河路35号,让所有在昆山的台湾人一看就知道是家乡的品牌,是台湾人开的店。“我们(台湾人)只要经过黄河北路,就会不自觉地进去品尝一下家乡的味道。”一位林姓台湾商人说。

  台籍人士主动融入地方生活,还积极参与昆山的慈善等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

  在台商协会的大事记上有这样的记载,“2000年3月27日,协会二届一次理监事会议在长江浮法玻璃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协会名誉会长昆山市市委书记张卫国、市长季建业等亲临会场,会上理监事就提升昆山投资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共提出6个方面29条意见,张书记、季市长表示在一个月内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覆。”

  据了解,绝大部分的台商都在昆山买了房,很多都已举家居住在昆山。荣邦机械(昆山)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裕盛就告诉记者,“我在昆山的朋友甚至比台湾还多,爱人和孩子也在昆山,有时春节都在昆山过,昆山已经成为了第二故乡。”

  越来越多的台商在昆山实现了安居乐业。台商、台商太太、台商子女,都已习惯在昆山工作、生活、学习,已融入了这座城市。一位台商太太就说,昆山浓郁的“台湾味”,让他们从中找到了“家”的感觉。

  事实上,昆山也处处为台商营造“家”的感觉。

  在昆山开发区,“桃园路”、“新竹路”等路牌非常醒目。周庄镇里:台湾老街,一派原汁原味的旧时台湾风情—“台北小故宫”、“台湾大戏院”、“宝岛民俗玩乐大街”、“台湾民俗馆”,参观台湾布袋戏、度小月面馆、杂货店、台铁货运站等。

  而对于子女在大陆如何受教育是台商最担心的,昆山市教育局也专门开设台商子女就读的“绿色通道”,只要台湾学生家长提出自己的需求,就可就近、优先进入学校读书,一解台商们的后顾之忧。

  2001年,昆山还成立了华东台商子女学校。这是除广东东莞之外,台商在大陆开办的第二所子女学校。

  在大陆的医疗问题也曾令台商十分焦虑,他们通常是“小病自己看,大病回台湾,万不得已才去看大夫”。

  为改变这一状况,昆山市中医院于1998年率先成立了“对外联络科”,建立“健康服务中心”,与全市百余家台企和外企建立特约业务关系,专门负责这些企业的医疗服务,并在10余家大型企业中建立了医疗网点,为台商、外商发放了方便就医的“绿卡”,以诚信服务在台企和外企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昆山不仅解决台商们的实际困难,还尽一切力量对他们进行多方资助。

  2009年“莫拉克”台风席卷台湾南部时,昆山市红十字会从“捐赠账户”中划出首笔200万元爱心捐款汇往台湾红十字会组织,这是祖国大陆红十字会系统捐给台湾同胞的第一笔爱心款,让台商们深切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手足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