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养老金“资金池”亟待做大

http://www.CRNTT.com   2013-08-25 09:12:39  


  中评社北京8月25日讯/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这意味着深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然而真正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任重道远。

  中国证券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称,中国是全球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为1.776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预计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逾800万人,并将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一直以来,老龄化被看作是与“人口红利”相对的“人口负债”。人口老龄化确实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许多挑战和冲击。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将导致用于养老资源总量增加。例如,需增加有关养老的财政支出,提高企业养老金的支付水平,配置更多与养老有关的公共设施等。这些都意味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经济资源配置格局的改变。同时劳动力严重短缺也将带来经济总产出下降,储蓄率下降,投资减少等。

  中国养老金支出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社会基本养老制度的覆盖人口约为2.6亿人,其中1.9亿人为缴费人口,而另外7000万人为领取养老金的人。养老金支出面临非常大的压力。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元,但是个人账户实有资金仅有2703亿元,空账金额高达2.2万亿元。

  文章表示,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养老保障需求,而另一方面却面临着非常大的养老资金压力,那么中国应该选取什么样的模式?中国的养老体制安排需要与“未富先老”的国情相一致。在较低收入水平下解决中国养老问题,既要考虑人口老龄化对现行养老保障体系的挑战,又要考虑财政压力量力而行,防止对长期增长带来冲击。因此,我们需要从可持续性角度对中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进行评估,并结合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经济增长前景,兼顾“效率”和“公平”,建立可持续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在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快速变迁、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萎缩、政府财政支付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推进社会化养老共建保障模式应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首选模式。而这种多元支撑的社会化养老保障模式就需要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化养老机构、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全面跟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