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韩版崛起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7-04 12:12:43  


 
“汉江奇迹”的阿喀琉斯之踵

  60年代初的韩国满目疮痍,1963年人均GDP仅仅100美元一年。但通过著名的“汉江奇迹”,让韩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和战争受害国,一跃成为具有较完整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国家,2005年人均GDP超过16000美元,突破了发达国家的门槛,成为“四小龙”中唯一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一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一度也受到很大波及,但很快便基本摆脱了影响,重拾上升通道,韩国内外普遍认为,这一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同样拜“汉江奇迹”所赐。

  但是,“汉江奇迹”所缔造的“经济巨人”,既有强大的一面,也有十分明显的“阿喀琉斯之踵”。

  无处不在的财阀

  即便对“汉江奇迹”推崇备至的人,提到“财阀”二字也不能不皱起眉头。

  和日本财阀普遍具有悠久血脉传承不同,韩国财阀普遍“年轻”,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汉江奇迹”一同崛起的。

  当年朴正熙为实现经济“大腾飞”,利用军政府的特权扶植若干财经家族,使之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处处得到关照,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对韩国经济命脉的垄断。这样做的目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有限的资金、资源被浪费到次要领域。在这种财阀垄断一切资源的体制下,韩国在特定阶段集中“突击”特定产业,如上世纪60年代的纺织业、70-80年代的造船、钢铁、化工业,90年代中期后的汽车、电子、通讯业等等。

  财阀和政府权力的联手,令后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持续高速发展,也令前者获得了开拓国内外市场、排斥竞争、推行垄断的良机。上世纪末,韩国政治上实现转型,民选政府取代军政府,政党轮替逐渐成为常态,而此时的财阀却依旧保持着古老的家族管理体制,并且因其在经济上的垄断性,成为令政府头疼的因素。

  一般认为,韩国有三星、现代、大宇、乐喜金星和SK五大财阀,此外还有韩进、韩华、乐天、GS等规模较小的财阀,其中仅三星一家,年销售额就占到韩国年GDP总量1/4左右,五大财阀合计,竟占据了韩国2/3的GDP总量。

  即便在“汉江奇迹”最激动人心的时候,人们对财阀体制的弊端也有深刻认识:财阀制度的过度垄断,削弱了韩国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了韩国经济的后劲;由于将太多的“鸡蛋”放进有限的几只“篮子”,也无形中削弱了韩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近年来韩国经济表现虽然尚属良好,但GDP增速实际上已降至2-3%的常态,虽在全体国民努力下避免了更大的冲击,却也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造船业陷入产业性萎缩等“节点”,遭受过相当程度的损失。

  如果说,在朴正熙时代,“强势政府”和“强势财阀”间,构成微妙的平衡,确保了资金、市场和权力的“合力”向最有效方面投入,那么当政治体制已走向民主,经济体制却依旧保持家族垄断式财阀体制的今天,财阀们往往会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财势,迫使大量资金、资源向有利于自己、却未必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方向倾斜,并造成大量不良债务的堆积。

  第六共和国体制下的韩国,总统任期5年,任满不能连任,总理则由总统提名,只是象征性的人物,总统虽有足够行政权力,但在特殊体制下受到诸多制约,且无法确保政策的持续性;与之相反,并未实行“民主化”、“现代化”的财阀,反倒可以发挥家长制“出招快”、“决策及时”和权力集中的特性,见招拆招地对政府政策导向“挑肥拣瘦”,令政府感到尾大不掉。

  对于此,政府并非不明白,但一如前所述,特殊体制下政府对财阀制度难以构成持续有效的压力,如金大中、卢武铉两任政府均提出“财阀现代化”,要求各财阀剥离无关领域,任用非家族的专业人员,加强财务管理等等,在上述努力下,现代、SK的会长都曾吃过官司,现代集团还被“一拆三”,最大财阀三星老会长李健熙也曾因逃税被指控。但这种打击都难以持久产生压力,如李健熙在李明博上台后就被免于起诉,2008年4月虽宣布辞职,实际上仍是“三星共和国”的当家人。而李健熙在心脏病突发入院治疗后,呼之欲出的接班人,仍毫无悬念地被圈定为其46岁的儿子李在熔。

  许多分析家并不看好朴槿惠“抑制财阀”的政治表态,并指出上任后她曾多次公开向财阀示好。道理很简单,尽管对财阀制度的种种弊端心知肚明,但只要韩国政府一天需要财阀拉抬经济指数,他们就一天不能对财阀制度动真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