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韩版崛起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7-04 12:12:43  


 
  脆弱的中小企业

  朴槿惠的“3年规划”着重谈到扶植中小企业,而韩国朝野更热衷于高呼“中小型企业是韩国心脏”的口号。

  从纸面上看,韩国中小企业的确在近年来受到许多政策支持,联合国经合组织数据显示,韩国政府近年来为中小型企业所提供的政府合作发展项目,已超过1300个,而朴槿惠在“三年规划”中更承诺,将通过给天使投资人减税,为创新“孵化器”公司提供贷款等措施,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韩国中小型企业和欧美、甚至日本同类企业比,在提供有竞争性产品,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实在是乏善可陈,他们也普遍不具备强大的市场活力和高成长性——而上述种种,本应是中小企业的基本特性和安身立命之本。

  病根还是在财阀垄断上,,各大财阀可以毫不费力地摧毁任何一间试图凭借创造性和特殊技术优势取得市场占有率的创业者,并令这些创业者及其背后的天使投资人血本无归。不仅如此,大财阀所能提供的收入、福利待遇,也足以将大多数高级人才吸引到财阀内部(哪怕不得不忍受“玻璃天花板”),并打消他们“独立创业、闯出一片天下”的“不当念头”—因为闯也白闯。

  这种严峻的态势造成了恶性循环:因为自主创业艰难,中小企业生存不易,他们很难获得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而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持续投入,这些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就更无法在大财阀的泰山压顶下,寻找到生存的缝隙

  这种现象甚至并不仅局限于本土:在中国山东,泰国曼谷和印尼等地,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都出现因资金链中断或目标市场萎缩,抛弃工厂、员工不辞而别的韩国小投资人,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一方面体现了韩国中小企业实力的虚弱,另一方面也是他们长期被大财阀压制,从而养成容易放弃习惯的体现,而他们的这种表现,显然会引发东道主们的反感、厌恶,从而令这些韩国中小企业即便在海外也步履维艰。

  令人唏嘘的是,这些前途渺茫、成长性令人失望的韩国中小企业,竟贡献了韩国就业率的87%,这,或许是“汉江奇迹”的又一个阿喀琉斯之踵。

  一言难尽的民族性

  韩国人坚韧顽强,吃苦耐劳,有令人称赞的纪律性和责任感,这被认为是“汉江奇迹”实现的基石。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将这种民族性概括为“只要做就可以”,即韩国人普遍相信一个社会公认的阶段目标,认为自己无需考虑“为什么要这样”,而只需达到这些阶段目标,就一定能获得公认标准的“达标奖”。

  工作、加薪、升职……一切都是以诸如文凭、学历、资历……等阶段目标为标尺,进行约定俗成分配的,除了那些被默认由财阀或特权阶层所垄断的资源、职位外,其余大部分资源、财富、饭碗……也都是用这种近乎做选择题的方式来分配,大家都认为这样很公平—得到是因为已获得相应资格,反之则要为获得这一资格去“做”。

  但正如一些韩国评论家所指出的,“反覆强调‘做大做强’,恰表明实际上很难做到这点”。但这种“只要做就可以”的逻辑,只有在整个经济、社会不断爬升的氛围里,才能成为普遍现实,而如今韩国已突破发达国家门槛,进入无所借鉴模仿、必须靠自己创新、探索的新阶段,即便人才济济、资金雄厚的财阀,也对“今后该做什么”茫然不知所谓,在失业率提升、发展方向不明的今天,社会上已普遍出现“为什么做了也不行”的抱怨、质疑,这种抱怨、质疑一旦遇到合适土壤,就会发酵、蔓延,从而对“汉江奇迹”的基石构成严重威胁。

  长期习惯于按部就班,在秩序下行事,做分配的任务,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起飞阶段,产生了巨大的“加分因素”,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整个社会的竞争意识,在守成阶段,人们宁可竭力求稳,保住可望可及的实际利益,也不愿挑战莫测风险。

  甚至政府的调控也同样如此:金大中-卢武铉时代对大财阀的分拆最具魄力,分拆方案却是将一个多种经营的财阀,分拆成若干单一经营的财阀,而回避了如美国分拆AT&T式“人为制造市场对手”的选项。朴槿惠上台后虽强调“抑制财阀”,并提出种种改革方向,却同样对“培育竞争”只字不提。(作者:陶短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