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中国需要文学奖吗? | |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14:22:20 |
1981年茅盾病危之际,口述了两封信,一封请求中共中央在他去世后追认其为共产党员;另一封给了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在给作协这封信里,茅盾提出将自己的稿费25万元捐出来设立文艺奖,并明确要奖励“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两周后,老先生去世。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茅盾文学奖问世。 此后30年间,国内各大文学奖从无到有,并日益显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影响力,但同时,围绕着文学评奖的各种问题也甚嚣尘上。 ■ 谈奖色变 以茅盾奖为例,每次评选结果出炉,总会引起一轮争议。有评论认为,纵观既往得奖作家名单,确实有水平参差的问题,“难听点说,有的作家总体水平一般,得奖作品也不怎么样”,但与此同时,很多被认为早该得奖的优秀作家如余华、苏童(连续3次冲刺未果)等则迟迟未能获奖。 最“险”的一次莫如2012年,第八届茅盾奖终于颁给了两位早就该得奖的作家莫言和张炜,当年年底,莫言获诺贝尔奖。可以想见,假如莫言再度成为茅奖遗珠,却先获诺贝尔奖,茅盾奖情何以堪?而刚刚过去的2014年5月,曾自称“我的作品是黄连,拿不了茅盾文学奖”的阎连科获捷克卡夫卡文学奖。以后茅奖会不会颁给阎连科,也相当考验想象。 同样是今年5月,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炮轰参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湖北诗人柳忠秧“诗写得很差”、在评委中“到处活动”的微博在公众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这些年各大文学奖评选机制所遭受的一系列诟病:2007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委雷达、李敬泽、何建明和洪治纲等人同时成为该届获奖者;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时任武汉市纪委书记的车延高获诗歌奖,其口语化写作被网友戏称为“羊羔体”—这一切,指向的都是文学奖幕后的制度缺陷及“潜规则”。 为此,著名美学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甚至建议“茅盾奖停办10年”。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