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佟贺丰:中国要走更加绿色的城镇化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5-08-30 00:07:3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佟贺丰(中评社 王永雪摄)
  中评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 王永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佟贺丰日前在“经济每月谈: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会议上表示,如何破解城镇化发展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他根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路径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生态影响,提出“走更加绿色的城镇化道路”的相关政策建议。

  佟贺丰表示,中国的城镇化率仍在增加,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且城乡居民人均生态足迹差异明显,城镇居民是乡村居民的1.4-2.5倍。因此城镇化发展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成为亟需考虑的现实问题。

  生态足迹是指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全球的消费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弃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衡量人类对地球可再生资源需求的工具,通过计算满足人类消费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含水域)面积来表示。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物承载力范围内。

  城镇化、碳排放和个人富裕程度是影响中国生态足迹主要因素,人均生态足迹与城镇化水平直接相关。1980年到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重从40%上升到80%以上。经济城镇化水平对人均生态足迹具有最强烈影响,随着经济水平、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均生态占用土地也会相应提高。

  佟贺丰称,城镇化不同阶段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主要影响增值效应,城镇化率提高对生态足迹增长的增值效应比较小,主要对耕地和牧草地的影响比较大。中期主要对碳足迹和建设用地影响比较大。达到城镇化后期时,生态足迹慢慢就接近一个峰值。到城镇化最后一个阶段,生态足迹达到峰值后会进一步降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