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钓鱼岛争端 当年国民党如何因应

http://www.CRNTT.com   2021-04-08 00:04:22  


 
  1949年后,海峡两岸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虽然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但彼此之间的对峙始终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其国际地位及影响日益提升。1970年,新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更是轰动世界,让在美国的华人也扬眉吐气,感到民族的自豪。国民党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仍以两岸对立的思维模式,防范大陆方面。因此,国民党当局希望青年学生配合政府的保钓行动,教育部门负责人罗云平就曾劝告留美学生,“勿为中共统战工作所利用”。〔24〕海外留学生向国民党当局发表公开信,前往国民党当局驻美机构递交请愿书,希望国民党当局能出面解决钓鱼岛问题。但国民党当局的表现,严重动摇了国民党当局的合法性。1971年11月,海外留学生陈恒次、陈治利、王正方、王春生和李我焱归国参观,《联合报》27日报道大陆方面“利用青年爱国热情”“操纵保卫钓鱼台运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战,最终实现抗战的胜利。但在钓鱼岛问题上,国民党当局却采取两岸对峙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保钓运动的效果。

  四、结论

  无论从地理、历史,还是法理上,钓鱼岛其附属岛屿都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1968-1971年间,国民党当局围绕钓鱼岛作出种种因应,并产生一定效果,虽未改变美国擅自将钓鱼岛交给日本、从而导致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的事实,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或抹杀国民党当局的努力。国民党当局基于两岸对峙思维模式,弱化了保钓运动的效果。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应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钓鱼岛主权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专案“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历史文化认同融合研究”[16JJDGAT002]阶段性成果。

  注释:

  〔1〕〔9〕《钓鱼台列屿问题之专案报告及研究》,《“外交部”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602/0020,第59、80页。

  〔2〕〔3〕〔4〕〔5〕〔6〕〔7〕〔8〕《钓鱼台列屿问题各机关所提资料》,《“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602/0021,第4、1、34、43-44、82、84、87-89页。

  〔10〕〔11〕《钓鱼台》,《“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412.7/0012,第236页。》

  〔12〕《钓鱼台列屿问题之专案报告及研究》,《“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602/0019,第20页。

  〔13〕〔15〕〔24〕李子坚:《第一次钓运的回顾》,龚忠武、王晓波、林盛中等:《春雷之后:保钓运动三十五周年文献选辑》,台北:人间出版社,2006年,第29、19-20、28页。

  〔14〕〔19〕 《旅美学人上蒋介石书》、《信赖政府,安心向学》,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编着《钓鱼台列屿问题资料汇编》,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1年,第30、487页。

  〔16〕《张秘书长代表“总统”答覆旅美学人书》,《“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713.1/0039,第11页。

  〔17〕〔18〕〔20〕《评张群代“总统”答五百海外学人书》、《四一○全美中国同胞华府示威记要》、《六一七学生示威纪实》,林国炯、胡班比、周本初等:《春雷声声:保钓运动三十周年文献选辑》,台北:人间出版社,2001年,第69、351、517页。

  〔21〕〔22〕〔23〕《钓鱼台》,《“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412.7/0012,第189、236、236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