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台湾两大主流论述的危机与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22-02-28 00:05:45  


 
  1、问题:

  首先是对于台湾所面临问题的界定。国民党与民进党各自的界定在一开始便互相分殊,各自容纳了不同的“假问题”与“真问题”,而随着政党轮替成为常态,二者均在不同程度上抛弃既有的“假问题”,在“真问题”的界定上,一定程度上彼此靠拢趋中,造就了当下的“‘中华民国’论述”与“‘中华民国’台湾论述”。

  所谓“真问题”即是对于台湾所面临之重大问题的真实呈现,“假问题”即是对于重大问题的有意识遮蔽与不真实虚拟,而意识形态框架构成了政治主体界定政治问题的主要认知透镜,因而“假问题”往往是由于意识形态的理念立场胜过了中立观察而造就的对于重要问题的非真实还原。

  国民党对于台湾重大问题的界定导出两个问题:一是“和平问题”,缘由于国民党威权时期数十年对于两岸关系兵凶战危的执政记忆与历史思维,故而以两岸问题为依托的“和平问题”成为了问题界定之一,在两岸问题上始终谋求问题的“和平解决方式”,一般不主动寻求两岸关系的“恶化”与“脱钩”。二是“正统‘中华民国’理念问题”,由于既有的长期执政经历,国民党尚未适应民主转型后的选举博弈而造就出选举思维,不是服务于选举动员以谋求适应多变与不定的民意,而是诉诸“正统‘中华民国’”的理念再动员,导出对于“‘中华民国’理念”的本源回溯或纯化异化,以求用“正统‘中华民国’理念”与捍卫作为问题的解决路径,乃至于出现新党之出走带来的理念之争,均反映了国民党内的“理念解决路径”的思考逻辑与“理念问题”对于该党本身的思维统摄。

  民进党对于台湾重大问题的界定导出两个问题:一是“选举问题”,源自民进党是体制外社会运动起家之经历与经验,其社会运动与体制外抗争历史使得民进党较之于国民党,更快适应了民主化转型后的选举博弈,很早树立了围绕选票为中心的行为逻辑,对于可塑且流变的民意,或是主动塑造,或是主动适应,一切围绕以“选举”为中心。二是“独立问题”,该党自体制外社会运动时期便谋求法理台独,以“台湾”与“中国”的“法理脱钩”作为政治核心诉求,并深刻嵌入了民进党问题思维中,以台湾的“法理独立”本身作为台湾有待解决的真实社会问题加以面对,并主张在政治议程建构中加以实现,以至于将该目标本身纳入党纲之中,而全然不顾其对于两岸关系为依托的“和平问题”的极大妨害与大局失衡,这是民进党理念立场之偏颇所在。

  显然,国民党界定的“和平问题”是对于台湾所面临问题之“真实界定”,而“正统‘中华民国’理念问题”则是带有本党理念立场的错误建构,误读了台湾岛内民众本身国家认同的失焦与流散的现状本身。民进党界定的“选举问题”是台湾作为选举社会所真实面临的政治资源分配方式的“真实界定”,而“独立问题”作为该党的立场注入及移情认知,构成了对于现实问题的错误界定,忽视了其本身之虚幻性。经过两次政党轮替与两岸情势演进,两党逐渐出现了对于各自理念立场偏颇的矫正,各自减少其中之意识形态因素,见之于新党理念派的出走与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出台,达成了对于“和平问题”与“选举问题”作为岛内面临的“真实问题”之认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