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国评论》月刊第322期内容介绍

http://www.CRNTT.com   2024-10-21 00:42:31  


 
  本期“中美”栏目刊发了华南理工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念,及该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林易非与丁楚仪联合发表的《中美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的主要挑战与可行路径》一文。本文对中美人工智能治理合作的现状、意义、挑战与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并发现,中美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政府间和民间对话机制,亦取得一些共识和进展,但挑战犹存。这主要包括:美国对华科技限制打压冲击中美人工智能交流合作,美对华“零和博弈”思维破坏中美进行人工智能交流合作的政治互信,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规则差异和美对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担忧阻碍双方交流合作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中美应建立1.5轨人工智能对话机制,拓宽中美民间人工智能交流渠道和提升交流效率,避开中美人工智能技术竞争锋芒,转向安全治理和伦理规范建设,以促进中美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完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

  本期“美台”栏目刊发了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田赐,和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董玲瑜联合发表的《美台“互疑”:迹象、成因与影响》一文。该文指出,随着广大台湾同胞日益认清外部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对台海和平稳定的破坏,以及美国不断下降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台湾岛内日渐开始怀疑美国对台湾的各类“承诺”,“疑美论”正在岛内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国内逐渐产生“疑台”情绪,不仅怀疑赖清德当局是否会继续“维持现状”,并怀疑美国是否还要继续为台湾问题耗费精力和资源。由此,美台之间的“互疑”关系正在逐步显露。“互疑”关系的显露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让美国和民进党当局放弃“以台制华”和“倚美谋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与“台独”势力之间的矛盾会愈发显现,两岸各界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中美共同管理台海颠覆性风险的潜在机遇也有可能逐步出现。
 
  本期“文化”栏目刊发了《杜甫诗歌在清代台湾的传播》一文。该文作者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庆伟,和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博士生陈闻莉表示,杜甫诗歌在台湾的传播始于清代大陆宦台文人,至晚清而表现为台湾诗人的主动接受,其标志即为李逢时的读杜诗、陈肇兴的仿杜、集杜和次杜、以及林豪的集杜诗,其中尤以陈肇兴的杜诗接受最为突出。陈肇兴杜诗接受是清代杜诗学盛行的主要表征之一,应当纳入杜诗接受史予以考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