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我们为何怀念民国的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1-05-04 13:39:27  


 
中学教育 张伯苓: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如果讨论科举之后民国时期的中学教育,南开中学是有代表性的。随着电视剧《张伯苓》的开播,张伯苓这个名字也开始广为人知。

  说南开,还得从戊戌变法说起。戊戌变法风潮一起,使实业家严修深受启发,认识到了创办新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1898年,严修回到天津老家,在严宅设家馆,聘用当时的新派人物张伯苓执教,让英语、算学和理化知识这些新学堂而皇之地登上传统私学的讲台,这就是南开中学的肇始与胚胎。1904年,在天津主持“新政”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委严修以直隶学校司督办一职,授其筹备新式教育。同年8月,严修、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正式成立中学,称为“私立中学堂”,当年招收的学生中,就有日后成为清华大学校史上最著名的校长梅贻琦。

  1907年,学校迁到天津城西南的“南开洼”,始称南开中学。

  张伯苓是个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者,从一开始,张伯苓就给南开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他说:“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求人。”张伯苓常说,学生“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到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活动,从这里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在他的倡导下,南开中学的社团如雨后春笋,如敬业乐群会,美术研究会,摄影研究会,文学会,京剧社,新剧团,校风出版社,武术社等。值得一提的是南开的剧团尤其有名,因此有“话剧的摇篮”之美誉。曹禺、黄宗江等人都是从南开走上话剧道路的。

  南开中学值得注意的一点还在于它是个私立学校,后来的南开大学也是如此。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

  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但是常有经费不足的掣肘。但是当时的文化生态还是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用什么特殊的眼光去看。这一方面得益于当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张伯苓等教育家的胸襟,不像现在一些民办大学拿着教育当作摇钱树。张伯苓是把教育拿来培养人才的,这也是后来的南开人对他感念不已的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