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张亚中:中国和平崛起台湾功能重要 | |
http://www.CRNTT.com 2014-09-01 00:43:51 |
中国哲学宗教色彩淡薄,而伦理准则渗透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这一特质引起欧洲思想家的广泛注意。法国启蒙学者霍尔巴赫(Baron d'Holbach, 1723—1789)认为,“伦理与政治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不可分离,否则便会出现危险”。而在世界上,“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紧紧相联的国家只有中国”。(霍尔巴赫:《社会体系》,第174页)。德国哲人莱布尼茨(Gottfried W. Leibniz, 1646-1716)也说道:“如果请一个聪明人当裁判员,而他所裁判的不是女神的美,而是民族的善,那么我相信,他会把金苹果送给中国人的。就我们的目前情况而论,道德的败坏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我几乎觉得需要请中国的传教士来到这里,把自然神教的目的与实践教给我们,正如我们给他们派了教士去传授启示的神学那样”。 这些西方先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颂扬,逐渐淹没在西方的船坚炮利中。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结合,让西方人的基督教价值信仰成为强者的哲学、勇者的论述、唯一的真理。当中国开始衰弱并成为列强的次殖民地后,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就成为落后的代名词,甚而成为衰败的代罪羔羊。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少数文学菁英赞扬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兼爱”与“非攻”,但是在那个帝国主义的年代,即使是中国人,也有不少人将中华文化视为腐朽的象征。 中国从来没有成为世界的帝国,这代表着中华文化也没有成为全球的话语或价值信仰。严格来说,中华文化的话语体系从来没有真正地走出大洋,而仅停留在儒家文明的东亚体系。在那个“天下观”的时代,中华文化的话语权没有受到异族的挑战,但是随着西方的强大,由于器物文明的落后,中国体制不仅成为落后的象征,中华文化的优越性也遭到否定。 近三百年间,西方的知识价值体系,成为西方器物文明优越的附加价值。西方大国的崛起,其背后的本质思维几乎一致,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世界观”(Weltanschauung)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中“正义与邪恶”的二元世界、“物竞天择”进化论下的“适者生存”强者哲学以及资本主义“资源掠夺”等的组合。“以邻为壑”是它们崛起时处理周边区域的态度,它们所制定的“制度”、“法律”是强者要求弱者必须遵行的规范,“弱肉强食”是国际的游戏规则。霸权要维持他们的霸业,必须要创造出可以让世界接受的价值与话语体系,不论是“民主和平论”、“贸易和平论”、“霸权稳定论”,看似为追求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理论,惟其本质却更像是霸权为了要维护其霸业所建构出来的论述。 “基督教文明”的善恶二元论、“物竞天择”的强者哲学、“资本主义”的扩张正当论构成了西方文明话语体系的重要内涵。随着器物文明的强大,西方可以界定什么是“善的价值体系”,西方可以诠释什么是“帝国”、“文明”、“正义”、“民主”、及“和平”。历史上西方文明的扩张,伴随的并不是和平,而是冲突与战争。胜者崛起,败者让位。曾经是霸权国家的强权,内部有宗教、阶级、族群问题,它们也都企图用扩张来掠夺资源进而解决其内部的矛盾。 一直到今天,西方的文明话语仍然主导着世界,但是西方的文明话语仍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在西方文明争霸的数百年间,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观受到西方西伐利亚国际法主权观的挑战,中国传统的义理观受到西方的利益观挑战,中国传统的和平观受到西方权力政治观的挑战,中国传统的社群观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挑战,甚而中国传统的幸福观都遭遇到西方价值观的挑战。 中国大陆目前的力量已经提升,但是不希望看到中国大陆的崛起仍然是顺着西方强权崛起的老路,中国的崛起不应该是个霸权的崛起,而是中华文化与价值的再现。我们希望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面对西方文明价值体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再融合了中华文化的另一种文明的崛起。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