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张铭清:文化基因是决定因素 文化台独荒谬

http://www.CRNTT.com   2022-07-25 00:12:59  


 
  四 、“文化台独”不可能得逞

  台湾的“台独”分裂势力,为了达到他们分裂祖国的目的,也沿袭此前殖民者的老套路从文化入手。“文化台独”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变化过程,即由早期出现在岛内的文化“本土化”运动衍生出所谓“台湾意识”,最终异化成为“台独”政治目标服务的文化分裂主义思潮。

  台湾“本土化”运动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当时国民党当局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开始大量启用台湾本土籍“精英”人物。国民党外的人士则抓住机会,打着“本土化”的旗号积极开展党外运动。但就严格意义而言,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化的层面,台湾“本土化"运动都应追溯到日据时期。到目前为止,这类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反日阶段”、“反西化阶段”和“反中国阶段”。

  “台独”势力与日本殖民者推行“皇民化”一样,以“台湾本土文化”为幌子,虚化中华文化在台湾文化中的地位,以达到实行“政治台独”、实质“台独”的目的。他们搞“文化台独”的根本目的就是否认台湾文化是源自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妄称台湾文化是一种糅合了荷兰文化、日本文化、原住民文化、汉文化、西洋文化的多元的海洋文化。将中华文化说成仅仅是台湾文化的影响因素之一,污蔑中华文化是必须被淘汰的、彻底被抛弃的、有毒的文化。

  很显然,他们搞“文化台独”的险恶用心就是妄图切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脐带,以改变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进而改变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从他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鼓吹“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的谬论中就可以洞察他们分裂祖国的图谋。

  一个“台独”作家曾这样露骨地说出了“文化台独”的“台独”本质:“何以要从文化层面来主张‘台独'呢?简言之,因为这才是‘台独论’的根本,这样的‘台独论'才有效,这样的‘台独论’才能使台湾真正‘独立’,亦即‘台独’有意义。”

  为达到“台湾真正‘独立’”的目的,“文化台独”企图从历史文化上“去中国化”,甚至污蔑、丑化中华民族“残忍、落后”,“台湾人要幸福,必须离中国越远越好,必须脱离中国”。“文化台独”属于台独运动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政治层面上的“台独”行为。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具有极为复杂的背景。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文化台独”的推行者企图在文化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关系,制造“台湾本土文化”与“中华文化”对立。“文化台独”的鼓吹者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试图在学生中建立台湾本土的主体意识。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他们从教科书中,挑出几千条“去中国化”的“不适用词”,把原来包括两岸范围的“全国、国内,我国、中共”改为“中国”,把大陆各省都加上“中国”;把“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统统删除;把“台湾光复”改为“战后”;“国画”改为“中国画”,把“国语”改为“中国语”,把“国父孙中山”去掉“国父”等等,不一而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