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台湾经济发展新战略能否顺利实现?

http://www.CRNTT.com   2010-08-14 00:09:57  


 
   战略前景

  台湾当局在两岸签署ECFA后及时出台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未来台湾经济发展而言提供了较清晰的方向和较明确的行动指南。然而台湾是否能够实现台湾当局对招商引资的预期效果,并因此成为国际生产要素的汇集地、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中心,还取决于执政者能否处理好台湾经济发展中涉及到的几种主要关系。

  (一)把握好台湾局部开放与整体开放的关系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主要功能是降低两岸贸易壁垒,促进两岸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也因此,台湾工业总会在两岸签署ECFA后发表白皮书,建议台湾应该全面自由化,走向“自由贸易岛”。而在此前,台湾当局的考虑重点仍是如何开拓局部开放区域。前经济部门首长尹启铭最早提出台湾可以设立“经贸营运特区”,进行“第三次的加工出口区转型升级”,通过各种租税、薪资、行政流程的简化及优惠,吸引台商或跨国公司投资。该特区的功能与岛内2003年以来已有的6个自由贸易港区不同:后者主要业务集中在物流与加工,发展方向是由简单加工转型为深度加工,而前者的构想则类似于大陆的深圳特区和韩国的仁川经济自由区。在封闭的特区内,商品除了安全与健康的顾虑,可以无阻碍地自由进出,资金、人员也比照世界最自由的新加坡进行最大限度地开放,关税与非关税障碍降至最低,基础设施、行政效能、外劳政策也达到最自由水平。特区构想在两岸签署ECFA后可以作为两岸进一步开放的先行先试地区,对台湾当局以招商引资为主要目标的新战略有独特意义。应该说,在台湾经济发展史上,加工出口区、科学园区、自由贸易港区等具有不同功能的局部开放区域均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未来虽很难实现工业总会提议的一步到位“全部打破”,但在ECFA的带动下不断开创和扩展局部开放区域以实现全岛经济自由化的方向是可以预期的。

  (二)发挥好台湾与大陆优势互补的关系

  两岸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历程和模式也不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并且两岸经济联系正日益紧密,能否将自身的优势与大陆的优势结合起来是台湾当局无法回避的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1995年初台湾当局曾推出《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将台湾未来发展方向规划为六大中心:制造业中心、海运转运中心、空运中心、电信中心、媒体中心和金融中心,其指导思想即是以大陆为腹地,加速岛内经济转型。但后来因李登辉抛出“戒急用忍”政策以及民进党上台而将该计划束之高阁,错过了大陆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在那十年中,韩国充分利用与大陆的合作大陆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研发行销水准,并超过了台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