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让改革与增长更从容

http://www.CRNTT.com   2014-09-25 09:10:36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讯/9月以来,国家统计局等部门陆续公布了多项经济数据,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融资规模、物价指数等宏观经济数据指标均表现欠佳,多家机构下调中国今年GDP增速,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蔓延。

  还有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浙江温州和宁波、江苏南京和无锡、安徽合肥、湖北襄阳、陕西神木等地,已有多家中小房企因资金链断裂,出现开发商项目烂尾或直接跑路现象。本应是销售旺季的“金九银十”,最近邯郸也出现了多个楼盘停售,且不断涌出的烂尾楼,开发商不知去向。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记者田享华文章表示,房地产作为现阶段的重要产业之一,被视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晴雨表”,一旦它出现危机也容易加剧市场的惶恐情绪。因此,伴随这些数据和现象,市场也产生是否有必要调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讨论。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经济形势欠佳,可以放缓挤泡沫、去杠杆的改革,同时加大政策刺激力度,保经济增长;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就业稳定、通胀合理,也不发生大范围的债务违约,经济增速略低于预期不要紧,应该继续坚持大力改革。

  对此番争论,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着眼于综合性目标,不会因为单个经济指标的变化而做大的政策调整。

  文章称,赞同这个观点,但也提醒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方面,过去几年的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的波动拟合度并不高,西方社会比较典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不明显。这就意味着,今年我们可以顺利完成新增就业一千万人的目标任务,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就在健康、茁壮地成长。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所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就业不降反增,主要是改革发了力。”由于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今年3~8月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但这种“井喷”的企业能否在经济下行背景里“留得下、存得活、长得大”,改革之力所产生的效果是否可持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如果经济不能呈现稳增长的局面,那么就可能发生新增企业、就业“昙花一现”的情形。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的情况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也变化多端,治理的过程应该允许试错和调整,不能太执著于一端。诚如俗语所说:“世有常理,而无常法”、“有永恒之道,却无永恒之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术”的范畴,无论是偏紧或者偏松都不是常法、恒术,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毫无疑问,当前市场化的改革之“道”是必须坚持的,但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应对之“术”,则正在考验最高决策层。我们倾向于认为,经济增长与改革发展不宜偏颇,不能将两者对立来看,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经济增长无需太介意一时的高低,改革举措也不需毕其功于一役。

  我们常说中国需要改革的定力,其实也需要增长的定力。在经济欠佳时,中国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不拘泥于过去的窠臼,无论是调整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要因时而动。比如,有人担心前段时间的“微刺激”红利到了9月就会耗尽,这多少有点杞人忧天,只要“微刺激”有效,又能避免副作用,那么政策储备还是充沛的,利率、税费、投资等领域都还有发挥空间,关键是避免重蹈覆辙,并择机而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