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中评智库:两岸三农交流合作变迁与效应

http://www.CRNTT.com   2023-09-09 00:02:03  


 
  2005年,相继发布《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公报》,都明确回应协助解决台湾水果丰收季节滞销的要求,大陆方面提供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和部分农产品(水果)零关税等优惠待遇;5月,大陆将台湾水果检验检疫准入品种由12种扩大到18种,并对其中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7月,“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岛内各级农会、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企踊跃参展,现场销售额近5亿元。2006年,《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宣布大陆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这个阶段,虽然陈水扁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一中原则,两岸官方交流转冷,但在两岸加入WTO之后,加强经贸和民间交流的呼声强烈,主要是大陆积极帮助台湾农产品大量进入大陆市场。

  (三)两岸“三农”交流与合作深化阶段(2008-2019)

  马英九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因承认“九二共识”、一中原则,两岸迎来了交流合作的大发展,实现“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直接通邮)为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带来了更大空间,从农业农民深化到农村。大陆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台创园”)成了吸引台农台商来大陆创业发展的新平台。2009年,《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在发展要素和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先倾斜台农台商,各台创园推出“一站式”服务、“零距离”服务;浙江仙居台创园为前来创业的台商设置“政府代理”。试验区和台创园已成为两岸“三农”交流合作先行样板。大陆还先后设立“海峡两岸渔业交流示范基地”“海峡两岸生态农业合作先行实验区”“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技术交流与信息咨询工作委员会”和“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等,不断探索两岸农业产业合作新模式②。

  十八大以来,两岸农业交流紧密围绕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扩展。2018年,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以“一园一品”为目标,组织线上线下联合推介,9个台创园60多种规格产品在生鲜电商上线,多地农业部门与台办每年邀请台农台商参加“台湾农民大陆行”、“两岸乡村论坛”、“海峡论坛”、“台湾美食节”、“台湾活动周”及各类展会、座谈会,成果显着,如福建培育壮大南靖金线莲等一批新产业;广东台农台企引进发展了木瓜防风、富贵竹栽培、火龙果、莲雾等多个重要作物品种技术;黑龙江引进台农推广水稻绿色无农药残留等多项新成果;上海收购台南虱目鱼等。这些台农台企经济效益快速增加,也促进了大陆农产品种的丰富和相关生产技术的提高。

  大陆地大物博、农产品类丰富、农业科技日新月异,虽然台湾地区一直限制大陆农产品和农业投资,但大陆依然应台民众要求提供成熟的农渔产品生产技术以帮助台湾农渔民增产增收。如山东从2011年起输出梨树接穗帮助台农完成嫁接改良;上海与苗栗县“结对子”传授养殖大闸蟹技术③,广东广药集团王老吉公司支持台农台企发展中医药种养加工中心等。此外,一些两岸村镇开展了结对交流与合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