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中评智库:两岸三农交流合作变迁与效应

http://www.CRNTT.com   2023-09-09 00:02:03  


 
  对台湾地区而言,囿于地域和人口有限,以小农为主,粮食自给率仅3成,农业具有精致化、特色化的特点,但消费市场狭小、规模难以扩大。随台湾产业结构调整转向出口贸易和新兴产业,台糖、台盐等传统农业养殖业优势式微,台农台企和农技人员来大陆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并创造了更可观的财富。

  总体而言,大陆人口规模大,一直重视粮食生产,强调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改革开放后不仅在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上发展迅速,而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多样化、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大增,从改革开放早期的花卉、茶叶、水果、蔬菜到渔业、畜牧业,承接台湾的资金、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产管理、市场营运及国际贸易的成功经验⑥,目前更多转向农产品加工、品牌化销售、农业观光旅游等大农业以及生态环保、生物科技、农产品溯源等新兴领域。如广西玉林试验区“五彩田园”、广东佛山试验区“万顷园艺世界”、四川新津台创园“田园农博小镇”、漳浦台创园“海峡花卉小镇”、京津冀地区的澎景(中国)有机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都是台胞台商将台湾生态观光农业和有机循环经济等好做法带进当地发展的成功典型。

  (二)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农产品的最大贸易获利市场

  祖国大陆的飞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台农台企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已成为台湾地区在岛外农业投资最集中的地区。2012-2018年,台农台商在大陆投资农林牧渔业新增企业998家;两岸农产品贸易额从23.14亿美元增长到37.73亿美元⑦。

  台湾农产品出口主要在两岸贸易上获益,而大量付费进口美国等地农产品。据台湾地区“农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1993-2017年,两岸农产品贸易额增长18倍,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2019年台湾生鲜和冷藏水果出口额1.85亿美元,前三大出口市场依次为中国大陆1.48亿美元、日本0.12亿美元、中国香港0.09亿美元,排名前五果品依次为凤梨、释迦、莲雾、其它柑橘类、芒果。同年进口额6.94亿美元,前三供应地依次为美国2.59亿美元、新西兰1.54亿美元、智利0.98亿美元⑧。虽台湾农渔产品在两岸贸易和大陆农渔产品进口贸易中占比都不大,但对台湾“三农”发展影响甚大。

  (三)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成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重要基础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余年来,两岸“三农”交流与合作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大陆从“31条”到“涉农22条”政策促进下,两岸“三农”交流合作由曾经的对台单向交流和单一技术引进不断发展成“四流五新”新形式,达到了两岸人员、技术、展会、信息交流“四流”往来频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五新”科技成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极大提升了两岸农业的质量、规模、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许多台农台企也利用大陆的市场和对外合作渠道进入并扩大了“一带一路”和欧美、日、韩等国际农产品市场,不断获利成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