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

http://www.CRNTT.com   2013-07-27 09:11:30  


 
  重构世界经济地理。随着国家间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也必将随之改变。一是当发达国家重新获得生产制造环节的比较优势,曾经为寻找更低成本要素而从发达国家转出的生产活动有可能重新回流至发达国家,制造业重心向发达国家偏移。二是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技术、资本和市场等先发优势,将更有可能成为新型装备、新材料的主要提供商。在此趋势下,发达国家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主要新型装备产品和新材料的主要生产国和控制国,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强。三是由于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度更高,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业领域内的领先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重构国家间利益分配机制。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导致生产关系、分配方式的革新。一是生产制造环节低附加值的格局可能会发生改变。当前,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产业转移至低要素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完成简单、重复性的生产任务,进入门槛较低。这一模式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将难以为继。生产制造环节由更多、更高效、更智能的资本品和装备产品参与,不仅能完成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还能完成更为灵活、更为精密的任务,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更高,这也是制造业回流至发达国家的重要驱动因素。二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强化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而由于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技能人员组成,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更高、行业的进入门槛更高、从业人员谈判能力更高等各种因素,使得服务业在整个价值链分配中所占的份额更大。因此,随着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相关专业服务业向发达国家进一步集中,发达国家更有可能享受国家间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红利”。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的要素供给、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不断积累的技术能力,逐渐确立了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中国产业不仅可能面临既有比较优势丧失之忧,而且因产业竞争力弱而难以占据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局面会进一步恶化。

  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严重

  文章分析,经过35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数量指标来看,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达51.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约24倍,年均增长约9.8%,按现行汇率折算已近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GDP总量的10%左右;人均GDP达3.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17倍左右,年均增长8.7%左右,按现行汇率折算达5800美元,超过了当代世界中等收入国家3400美元的平均线,若按购买力评估法,据世界银行测算,2009年就已达到6710国际元,超过当代中等收入国家6340国际元的平均线,达到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货物贸易占世界份额,由不足1%上升到11%,成为全球第一货物出口大国。制造业总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但是,中国的产业结构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以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特别是轻重工业结构、制造业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不是各层次产业之间比例的高低,而是由产业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质量低下引发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

  产业处于低端的国际分工地位。虽然中国已经是位居世界第二的工业和制造业大国,但离世界工业和制造业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从产业结构上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大,而中国的低技术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占很大比重。从产业内部的结构看,中国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中国出口的制成品仍以初级制成品为主,即使在所谓高技术产品中,中国所从事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活动,附加价值和利润很低。

  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虽然在2012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入围的制造业企业达272家,但利润占比仅为25.04%,凸显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不高、附加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的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多方面问题。从国际来看,虽然中国制造业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但离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特别是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相对较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