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 |
中评智库:应保九二共识及战略模糊 | |
http://www.CRNTT.com 2021-05-06 00:01:34 |
注释: 〔1〕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19年1月2日电。 〔2〕李义虎:“‘习五点’以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为主题,充满春秋智慧”,《台湾研究》2019年第1期。 〔3〕中国新闻网2021年3月20日。 〔4〕马英九曾特意强调当时李登辉本人也是在相关文件上签过字的,有案可稽。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当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在2015年5月7日出席“两岸互动与交流——历史时光回廊特展”开幕典礼时,在1992年“国统会”全体会议纪录历史文件前驻足许久,媒体询问前领导人李登辉说没有“九二共识”,马英九随即手指着文件上李登辉签名处说,“那这位是谁?”虽然李登辉曾在公开场合声称,“九二”根本没有“共识”。马英九办公室对此随即回应,当年“九二共识”形成过程资料俱在,当时台湾当局领导人就是李登辉,这段真实历史不容否认。而马英九更直接指出“九二共识”的内容“最早是在1992年8月,当时由李登辉拍板定案的”。台湾“中央社”2015年5月7日报道。 〔5〕李义虎:“‘两岸同属一中’:作为‘强共识’和新共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该文的主要观点是:“九二共识”是“弱共识”,“两岸同属一中”是“强共识”,应该从“弱共识”发展到“强共识”。 〔6〕1992年10月,台湾海基会向海协会表示,其8案中的第8案是台方底案;在研究海基会的第8案后,海协会于11月16日致函海基会,正式告知自己的表述要点,此为海协会定案。这两个版本就是后来形成“九二共识”的海协会版本和海基会版本。见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编:《“九二共识”历史存证》,九州出版社2005年,第10页至第11页。 〔7〕“九二共识”的达成始末、历史经纬和海协会、海基会的原版文本内容,可参见《“九二共识”历史存证》一书。 〔8〕海外网2016年5月21日。 〔9〕《自由时报》2021年4月6日。 〔10〕李义虎:“‘九二共识’是蔡英文的必答题”,《环球时报》2016年5月16日。 〔11〕中评社2020年6月13日。 〔12〕比如,此类表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国台办发言人记者会上较多,但在党代会报告和“习五点”等重要讲话中则一般有明确的对“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或“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等的表述。 〔13〕中评社台北2002年11月17日电。 〔14〕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2021年3月27日。 〔15〕在这里,“核心意涵”与“内涵”在政策内容、使用背景与词义指向上是两个容易混淆,但完全不同的概念,“核心意涵”指的是“一个中国原则”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政策的基本立场;“内涵”则指的是两岸两会在1992年基于对“法统”与定位问题的不同认知对“谁代表一个中国”所持观点有所不同。 〔16〕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国人大网(宪法栏目),http://www.npc.gov.cn/。 〔17〕参见李义虎:“台湾定位问题:重要性及解决思路”,《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该文关于台湾定位的主要观点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很清楚的,有宪法依据和事实依据,但台湾问题需要解决“台湾是中国的什么样的一部分”的问题,也就是需要解决台湾定位的问题。 〔18〕本人恰恰是根据2005年“胡宋会”会谈公报所达成的“六项共识”概括出“一中原表”的概念,参见《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20期。后来,在接受台湾《旺报》记者采访时,也被记者记述过这样一段原话:“无论是‘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越去简化概括,越容易有争议,他主张采‘一中原表’方式,用原版完整的表述,说明1992年香港会谈及后续往返文件的过程”。见台湾《旺报》2016年4月24日。 〔19〕此说法为时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所说。 〔20〕可见中评社和台湾《旺报》对本人相关观点的报道。中评网2016年4月24日,台湾《旺报》2016年4月24日。 〔21〕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九二共识”这个简化还是必要的,因为它是指代性和遮盖性的简化,不是内容性简化。内容本身的简化一定要慎重,否则容易失真、失传,还容易引起歧义和纠纷。 〔22〕新华网2005年5月12日。 〔23〕中国新闻网2021年3月20日。 〔24〕近,国民党内又有人提出“和平协议”说,而且这个理想化的建议是由理想化人物提出的,从某种象征意义上也印证这个建议的未来式意涵。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