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富士康工潮宣告中国低薪经济破产

http://www.CRNTT.com   2012-10-01 08:24:07  


 
  作为以历史研究为职业的人,我在估量这一挑战时更倾向于跳过一时之得失而进行宏观的展望。这就要回顾过去几百年大国兴衰,特别是资本主义演化与发达的轨迹,从历史之大势中寻求对未来的解答。

  2009年,著名的英国经济史家罗伯特-艾伦(Robert C. Allen)出版了《全球视野中的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工业革命进行了新的解说。对我们理解全球化的未来很有帮助。

  在艾伦看来,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在资本积累上比不上荷兰,在技术上对欧陆国家也无领先的优势,之所以能够率先掀起工业革命,主要在于其劳动力成本高昂、原材料价格低廉。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以机器代替人力。这些机器又必须用消耗大量煤炭的蒸汽机来驱动。制造这些机器的资本投入巨大。

  同时,新发明的第一代机器非常粗糙,耗能极大。新的机器要想赢利,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比较昂贵,从劳动力上节省下来的钱足可以支付购置机器的费用;

  第二,驱动机器的能源低廉,抑制了使用机器的成本。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劳动力价格高于大部分欧陆国家,同时拥有取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这样就有了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后来美国的崛起,也是如出一辙:工价高、资源丰富便宜,使用机器有利可图。

  艾伦所提出的这一历史解析,在西方有着深刻的学术渊源。许多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的起源其实是十四世纪下半期的“黑死病”。

  这一空前的灾难,把欧洲人口消减了一半,但死去的人却没有把资本给带走。结果,黑死病后,欧洲人均资本持有额反而增高,同时因为人口的锐减形成劳动力短缺、人均资源比较充裕。

  有学者甚至进一步演绎,称西方之所以首先进入现代,亚洲之所以落后,一大原因是双方所经受的灾难不同。西方的灾难主要是“黑死病”这样的瘟疫,消减人口却不摧毁资本和资源;亚洲所经受的则多是洪水等灾难,摧毁了资产却对人口没有太大的抑制作用。

  结果,西方经济自中世纪后,经济发展注重节约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并且有资本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亚洲则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人力不值钱抑制了技术创新和个人权利的发展。

  在二十多年前,另一著名经济史家罗伯特•勃伦纳(Robert Brenner)就此发挥,称“黑死病”后东西欧对人口危机的不同回应导致了双方历史的分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