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周志怀:需要转型 向民进党提四项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13-10-01 00:23:01  


 
  红绿双方要直面差异并寻求共识,最简单的路径就是双方必须进行创造性接触与持续接触。2012年之后,红绿双方的互动开始出现一些令人值得关注的现象。当年3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所属的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在云南腾冲举办第十届两岸关系研讨会,时任民进党中央发言人的罗致政、原陈水扁办公室主任陈淞山、原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董立文等应邀与会,民进党的“三只小猪”启动了2012年“大选”后红绿交流的按钮。10月,谢长廷先生毅然登陆“调酒”,这是红绿双方的一次创造性接触。谢的“开展之旅”虽不计名分,但这并不能改变其为绿营极具代表性人物的实质。12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孙亚夫以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名义出席台北学术研讨会,与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吴钊燮公开互动并同台演讲致辞,吴称这是他印象中的“民进党同大陆官员的第一次公开见面”。2013年7月,由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任董事长的“小英教育基金会”举办专题会,邀请大陆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发表专题演讲,这是该基金会首度邀请大陆人士面对面座谈,“开启了蔡英文与中国大陆的接触”⑦。应该说,这是蔡英文与大陆之间的一次试水式的互动。

  2013年,红绿双方还搭建了持续性接触的重要平台。6月,维新基金会在香港主办“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大陆派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以及商务部、文化部、农业部、环保部官员和众多学者与会,鲜明表达了与绿营保持持续性接触的立场。应该说,在香港举办的这一论坛,正是促进大陆与民进党务实派、与绿色阵营创造性接触与持续接触的重要平台。这表明,红绿不仅可以直面差异与分歧,而且可以推进对话,寻求交集或共识。这样的论坛若能持续举办,必将为红绿交流“树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典范”,⑧红绿间的共识则可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而引发蝴蝶效应,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项建议

  为了实现两岸红绿双方之间的创造性接触与持续接触,缩小差异,并在差异中赢得共生,笔者特别提出以下建议:

  1、“共同建设者”应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新的关键字。参与两岸关系,做反对派、批判者很容易,但做一个建设者却十分困难。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民进党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不要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而是要转变成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