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 |
如何看待俄罗斯经济“向东看”? | |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
林跃勤(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二部主任、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在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遭遇欧美制裁、国内经济陷入低迷和衰退背景下,俄罗斯被迫调整长期西向的对外战略,积极转向东方,力图通过深化与东方的合作来弥补与西方合作弱化造成的增长动力的衰减,以稳定市场和增长。作为亚太地区大国,中国自然成为俄罗斯“向东看”中的主角。为此,俄罗斯从上到下都对中国表现出异常的友好,纷纷伸出橄榄枝、合作大单,或者一改以往重大合作中的拖延和限制,如久拖不决的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有效期长达30年、总造价高达4 000亿美元、年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合同尘埃落定,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快速签订,卢布与人民币大额货币互换交易达成,俄罗斯方面还对S-400、苏-35等其他诸多悬而未决的重大合作项目放出开启绿灯的风声,俄罗斯方面还对参与中国倡导的合作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合建莫斯科—喀山—北京高铁等重大项目,表示了积极合作意愿。 回溯中俄合作关系,近年来,虽然中俄经贸及其他各领域合作均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一些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推进仍步履蹒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俄罗斯方面对深化与中国的重大实质性合作顾虑重重,既想从合作中获利,又怕被蚕食鲸吞。如对于远东开发,俄罗斯既需要中国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又怕“黄祸”惹身、利益外流,又如,对于售华先进战机和导弹,既想要增加军工订货和外汇收入,又怕武装中国、专利技术被中国克隆栽培了自身竞争对手。因此,在俄罗斯这种矛盾心态下,中俄经贸、投资、军工、核能、技术等合作一直踯躅不前。 美欧制裁迫使俄罗斯将国际合作焦点转向,另辟蹊径,寻求“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新局面;而对其东方邻居中国而言,则出现了千载不遇的拓宽对俄合作的良机。但是,在俄罗斯面临西方围剿、举步维艰处境下,对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还应理性评估: 第一,俄罗斯转向东方,寻求与中国更多合作是单为自身解套还是互利共赢? 是仅靠中国还是多头下注?俄罗斯“向东看”应该不是只向中国敞开大门。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之后,普京也接踵而至,重申维持和深化与东邻国家传统合作关系;2014年11月,朝鲜高官崔龙海访俄签订了很多实质性合作协议;2014年11月24日俄罗斯邀请越南总书记阮富仲访俄,进一步深化俄越合作以及越南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南海油气开发合作和军工合作等达成新的共识;在北京APEC峰会期间普京与安倍商谈改善俄日关系和加强合作,等等,这些均表明,俄罗斯“向东看”不是只面向中国,而是整个东方。 第二,俄罗斯转向东方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策?如果西方撤销制裁或者关系缓和,俄罗斯还会热切“向东看”吗?多年谈不成的中俄油气合同突然解决,普京说俄罗斯对外国参与油气资源开发是很慎重的,但对于中国朋友则一直敞开大门。如果真是这样,为何十多年谈而无果呢?2014年12月初,普京总统在莫斯科机场与法国总统会谈,意味着俄罗斯并不想彻底关上与西方对话和合作的大门。西方与俄罗斯的关系很难说会一直僵持下去,双方关系一旦破冰,中国还会是优先合作伙伴吗? 第三,俄罗斯能否认真严肃、信守承诺地推进“向东看”方针,特别是与中国的合作?在俄罗斯将来有更大战略回旋余地和选择的条件下,俄罗斯方面会使已经签署的中俄合作协议保证得到严格有效的履行吗?这些问题都必须充分思考。 第四,俄罗斯是否有足够的合同支付能力和担责能力?外部制裁、国际油价下降(低迷)使俄罗斯经济趋于零增长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卢布贬值、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减少、国际收支失衡、财政赤字增长以及其国际主权信誉下降。俄罗斯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货币稳定、信誉水平等会大打折扣。2015年到期的俄罗斯债务超过了其当前的外汇储备,而卢布的大幅度贬值抬高进口商品价格,影响俄罗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遏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商品进口。具体对企业来讲,在中俄边贸卢布使用占优的情况下,卢布贬值,对边境贸易企业产生较大经营压力,并使中方企业接受卢布作为结算货币的意愿降低,后者或被迫提高价格以转嫁成本,或转而选择使用人民币或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而这对于俄罗斯企业来说在短期内都是难以接受的,从而产生相互排斥和两厌的局面。另外,随着俄罗斯投资实力降低和引资环境恶化,其签署的巨额油气国际合同很可能因为缺乏投资和建设更新等停留在纸上。 可见,一些战略家和学者对于俄罗斯西向无门的窘境下转“向东看”提出的一些冷思考是值得重视的: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存在把中国拖进俄罗斯经济泥沼的风险,俄罗斯将成为中国的战略负资产等,显然是颇具长远眼光的。 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背景下,如何部署推进俄罗斯东向背景下的合作,做到趋利避害、互利共赢是中国目前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鉴此,笔者提出几点粗浅意见: 首先,中国需要综合权衡,长久打算,不能卷入太深。利用俄罗斯当下困难,贸然照单不误地收下俄罗斯的发盘以及压价,有可能让俄罗斯人觉得乘人之危。而且,中国过度卷入,还会招致蒙古国、朝鲜、韩国、越南、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不满,更不用说将引起美欧更大的遏制和挤压。 其次,抓住机会,深化中俄合作大的方向没错,但中方相关决策部门在利用难得机遇大力推进中俄合作的同时,还迫切需要多点冷思考,不能唯本部门的业绩考量而不顾国家长远根本利益得失,工作再细致点,眼光再长远点,要从政治、战略、外交和经济综合考量。 再次,中国需要切实考虑中俄合作的客观需求、经济技术能力和经济成本收益平衡。如修建莫斯科—喀山—北京高铁项目,这一数千公里的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客源?经济上是否可行?中国与俄罗斯铁路轨距不同,按谁的标准修?按照俄罗斯的修,中国高铁技术需要专为俄罗斯重起炉灶再设计、再创新,中国有能力吗?值得吗?数千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投资全由中国投资,中国能承受得了吗?俄罗斯方面用什么支付?资金没有,用未来的资源开发承诺是否可靠,能否到位?不仅俄罗斯财力无法承担,而且在美欧进一步强化金融制裁的条件下,俄罗斯国内资本外流加速将使俄罗斯进一步失血。 最后,任何经济合作必须追求互利共赢。扩大与俄罗斯的合作是我们的长期战略方针,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有求于我而被冲昏头脑,强压对方,而必须基于平等互利共赢基础之上。具体地来说,如未来对抗美国金融制裁以及卢布贬值等不利局面,经过双方协商可以完善人民币与卢布汇率直接交易机制,积极推介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支付系统,加速人民币跨境支付和结算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的计价和结算比例,这在卢布汇率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对贸易双方都有利。此外,还可以抓住机会推进中俄自贸区建设进程等务实合作。 总之,在美欧制裁俄罗斯经济低迷背景下,俄罗斯寻求东向转移困境,在情理之中,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风险。因而,既要积极利用这个机会,也要有理有节,审慎规避风险。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