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金融:货币宽松的忧与解

http://www.CRNTT.com   2014-07-18 08:42:06  


 
  文章指出,以房地产为例,在过去几年政府针对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尤其在一线城市)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措施,包括限购、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实行惩罚性贷款利率等。由于缺乏金融杠杆和准入条件,目前一线城市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基本被挤出了市场,剩下的需求大多为刚性需求,其价格上涨更多是由于房屋供给不足造成的,而非投资、投机性需求过度膨胀造成的。近期二、三线城市房价之所以出现下跌,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商品房供给严重大于市场需求。因此,针对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增加土地投放,加快房地产投资,增加房屋的有效供给(包括商品房和保障房)。在坚持既有房地产需求(尤其是投资、投机性需求)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前提下,适度放松流动性不仅不会加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反而有助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理由是,适度放松流动性有助于提升房地产投资增速,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

  实际上,经济中并不是所有价格快速上涨和规模快速扩张的领域都存在“泡沫”。相反,在很多情况下,价格的快速上涨和规模的迅速扩大可能是因“供应短缺”引起的。资金扎堆流入一些所谓“泡沫行业”,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还存在“超额利润”,或者说还存在供应短缺现象,资金扎堆流入这些行业正是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对此,不应采取“堵”的办法,而应采取“疏”的办法,只有这样,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资金扎堆流向所谓“泡沫”行业,多数情况不仅不会导致经济结构的恶化,反而有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

  至于前几年超宽松货币政策下资金大量进入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光伏等产业,则主要是由于政府的结构调控政策缺位或失误造成的:由于电价、污染对价定价过低,政府的产业补贴政策失当,结果导致上述行业过度膨胀。因此,将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对的。两者不仅不存在对立,反而可能相互促进,因为只有在企业盈利能力和政府收入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才可能更好地得到贯彻执行。

  国内许多学者在讨论经济问题时往往对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不加区分(通常将结构问题归咎为总量问题)。比如,有学者认为,靠投资拉动、大量耗费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续,理由是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而这实际上是一个结构问题:由于价格机制(包括资金的价格、资源的价格以及污染的价格)没有完全理顺,结果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但大家很容易将它归结为政府总量政策的失误,认为这是因货币超发引起的。可以说,近两年中国经济之所以始终徘徊在通货紧缩的边缘而“不愿”回头,和上述错误观念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担心信贷扩张政策会导致产能的进一步过剩?

  文章认为,实际上,上述担心大可不必。企业家都是聪明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他们不会盲目地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以扩大再生产。政府总担心市场会犯傻,实是杞人忧天。新增的货币和信贷资金会优先流向消费、住房按揭、技术创新、节能环保、保障房和铁路建设等受政府政策支持的领域,进而带动整个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改善。

  另外,可能还担心其他一些方面。比如担心总量扩张政策进一步推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而非企业负债增加。企业向银行贷款,虽然负债增加了,但相应的,资产也会同量增加。分子分母同时加一个数,资产负债率虽短期会出现小幅上升,但货币的扩张和总需求的改善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进而会导致资本金的增加和负债率的下降。因此,从中长期看,适度的总量扩张政策不仅不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反而有助于其资产负债率的下降。

  又比如,担心金融领域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产能过剩、经济增速下滑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是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因此,适度的总量扩张政策不仅不会增加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相反,它是化解当前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的最有效的手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