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苹果是如何炼成“邪教”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9-27 09:34:14  


在近乎极端的营销背后,利润似乎解释了一切
  中评社北京9月27日讯/随着苹果公司新一代产品iPhone4登陆中国大陆,全国各大城市又掀起一阵“苹果热”。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粉丝对苹果的狂热,俨然超出了对一个品牌的忠诚。而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也让这个品牌蒙上了一层“宗教面纱”。

  ※苹果的“宗教”特征

  乔布斯:唯一的形象,唯一的精神领袖

  世界上现存被定义为“邪教”的团体,大多具有以下特征:有在世的精神领袖,与明确的现世的目标为敌,相信不容置疑的终极使命,有时候还兼有不平凡的出身。宗教领袖通常能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指导信徒,甚至影响他们的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但最能抓住信徒的往往是一个能被识别的形象。1997年,当现任首席运营官乔布斯(Steve Jobs)重返苹果公司时,他就以惊人的业绩成为该公司不二的“救世主“。此后十几年,他又以唯一的形象,成为这个组织的现世“精神领袖”。

  尽管苹果粉丝都认为乔布斯的行踪非常神秘,但几乎所有人都能轻易描绘出一个乔布斯。据统计,过去的12年中,乔布斯几乎从来都以同样的形象出现于公众视线:李维斯501牛仔裤、新百伦992灰色跑鞋、黑色高领线衣以及圆形无边眼镜(只有两次出席特殊场合时例外)。始终如一的着装风格看似简单,却极大地强化了乔布斯的偶像身份、扩大了他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同主流为敌:与微软、IBM和谷歌划清界线

  宗教组织通常强调“善恶分明”。对邪教组织而言,其倡导的往往是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冲突的精神追求,强调与某些具像化的敌人划清界线。对起步之初的苹果来说,“反叛”、“反抗”就是它的代名词。从硕大的PC机到大多数办公室里安装的微软Windows系统,从IBM到英特尔──只要是用户每天都在用的东西,就有可能成为苹果的敌人。

  1984年,在主流电脑市场中还只能吸引“小众玩家”的苹果制作了一则电视广告,将个人电脑市场统治者IBM比作“老大哥”(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中的极权形象),将苹果电脑比喻为用以砸向铁幕(《1984》中监视人们生活的工具)的“榔头”。该广告为品牌“与众不同”的形象打下基础,当月苹果电脑的销售即大涨。此后,苹果持之以恒地采用“树敌”战略:先是以电脑界巨头微软为敌,现在又在手机领域跟谷歌开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