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是公司

http://www.CRNTT.com   2010-10-20 11:03:18  


 
  这看上去有一些幽默,竟然扯上了大中华礼仪的旗帜,与那些学富五车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大谈传统商业伦理的旋律,遥相呼应。不得不让人感叹,在中国关乎商业问题上,一边当婊子,一边立牌坊,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并不是仅仅只有内地的小股东才选择站在黄光裕这一边,我看到我的朋友经济学家赵晓,管理学家王育琨也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伦理的层面、民族产业的层面发声。

  黄陈国美之争,本来是一个商业事件,没想到却引起众声喧哗,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在我看来,这纯粹是一个企业发展技术层面的纠纷。撇开黄光裕已经显现的商业错误不说,黄本是草根创业型人才,他已经不太适应真正现代大公司的发展。他的职责,是当好大股东,而绝不是核心管理者。

  我以为人们忘记了一个前提,国美已经是一个公众公司,它的股权格局肯定是一个不断渐变的过程,不断社会化、扁平化、公众化的过程。随着国美的发展,黄光裕的股权比例和操控权会越来越小,谁都阻挡不住。没有陈晓,以后会有张晓,不认识这一点,就只能拿所谓的伦理说事。这是典型的中国思维。

  我的观点很简单,基本上,支持黄光裕的人,和当时反对朱新礼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的人差不多,我称之为商业民粹主义者。这是有传统的,根子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所谓自强。百年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商业,还是政治,中国的所谓自强,都以失败告终。现实的局面告诉我们,中国只有一条路,开放,必须开放,继续开放。

  我想反覆强调的一个基本理念,正是公司的概念。公司,作为今天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场域之一,开放,是它的最重要的特征。可以这么说,开放既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动力,也是公司发展的结果。我们还可以说,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公司有的时候可能只是个人发家致富的工具,或者只是国家寻求富强的通道之一。这是一种狭窄的历史观,一种由实用理性主导的思维定势。遍观这个世界上风起云涌的公司版图,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今天的公司,既是一种实用理性,也是一种价值理性,既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生活,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

  我不得不再次用一种抒情的姿态陈述一个事实,作为中国人,尤其是内地的中国人,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公司。在解决历史学的方法论之后,如何把经济学的思考、管理学的思考带到我们的公司思考里,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功课。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在《资本的秘密》中,曾经有以下陈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