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一元劳教案”折射法治之耻  

http://www.CRNTT.com   2011-08-10 11:04:56  


朱玉妹在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前展示自己持有的证据材料。
 
  如果以纯粹的法律眼光来看,这无疑是典型的冤假错案,纵然以最符合警方想像的事实来衡量此事,何曾听到过有人因“逃票”而受到劳动教养之重罚?即使所控全部属实,也不过是普通的民事纠纷而已,何至于警方千里迢迢赶赴北京,调查一起数月乃至一年前的异地逃票行为?当然,常州警方不会如此小题大作,而是另有深意。用不着深究警方的“深意”为何,此案也将成为法治之耻。

  耻一,以法治之名行破坏法治之举。将合法公民处以劳动教养限制长达1年的人身自由,自然是借用了法治的名义。但是,明显没有立案必要的立案,属于滥用职权,涉嫌以国家强制力打击报复合法公民。由于离立案标准太远,常州警方也承认“案发地”的北京警方并未立案,常州“擅自立案”自然属于滥用职权。其假借法治之名,无非是为当地的“处理目的”找个借口罢了,此案属于典型的“目的先行”。

  耻二,借法律程序而严重违反法律程序。常州警方“插手”北京事务,自当得北京警方的案件交接手续,但北京警方未立案,无“手续”可交接,常州警方本应就此罢手,却依然我行我素,视法律程序如无物。而在此后却又以法律程序处理三市民,法律程序的选择性使用,让人们明白,在一些人眼中,法律程序就是“过场”。

  事实上,作为行政处罚之一种,劳动教养已经成为一些地方“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这种不经任何司法程序而长时间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为各界诟病已久。虽然在法理上已经失效,但出于行政管理的方便,劳动教养依然得以在行政行为中保留下来。既然如此,为了限制行政机关滥用劳动教养这一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法院必应以行政诉讼程序对行政机关的相应行为进行审查。遗憾的是,法院并未履行到其应尽之责。想想让人害怕,劳动教养这只猛虎如果失去了法院缰绳的控制,会对公民的宪法权利造成多大的损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