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小康社会”过时了?

http://www.CRNTT.com   2011-12-28 11:58:34  


江苏省昆山市是中国第一个宣布达到全面小康的县级行政单位。
  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讯/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中国2010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已达80.1%。该数据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认为统计结果与实际生活感受不同,纷纷感慨“被小康”。网易新闻另一面今天登载专题文章《“小康社会”过时了》表示,小康社会从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内涵其实一直在变,它曾经发挥重要作用,但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现实。 
 
“小康”历代被赋予不同含义  
   
  “小康”一词源自《诗经》,儒家强调其“礼治”,康有为孙中山为推行各自理念又另作解读

  “小康”一词源自《诗经》,儒家强调其“礼治”,康有为孙中山为推行各自理念又另作解读从历史渊源来说,“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有丰衣足食、和谐安宁的意思。西汉时期,《礼记•礼运》首次将“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来进行系统性描述,其特点是以“礼义”为法纪、为规范的等级制私有制社会。在古代儒家思想看来,相比大同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高级阶段,“小康”可以被视为是儒家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

  到了近代,康有为为推行变法维新,在“托古改制”的名义下,结合《公羊》的“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的“大同”“小康”,构建了一个“三世”系统。其中“小康”是“升平之世”,是由乱世到盛世的过渡阶段。孙中山也曾使用“大同”、“小康”等概念来描述自己的革命理想。他在《三民主义》中说,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当大同无法实现,他又希望在袁世凯的统治下能推进民国建设事业,并将之描述为“小康”:“余于袁世凯之继任为临时大总统也,固尝以小康期之,乃昌率同志,退为在野党。”
 
   建国初期“小康”成政治帽子被认为与社会主义相对立,变成不思进取右倾保守代名词

  1976年以前,小康思想还一直被看做是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思想观念。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曾撰写《小康经济》论述经济建设问题,但在1949年12月,他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角度对该文做了深刻反思。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和农业合作化的推行,小康思想又被看作是小农经济思想,发展个体经济的理念与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相背离。“大跃进”时期,小康思想更是不思进取、右倾保守的代名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