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 
中评论坛:上海公报五十周年与中美

http://www.CRNTT.com   2022-05-31 00:03:54  


 
  就上海公报的内容进行分析,中美以“双方认为”或“各自表述立场”的方式,就中南半岛、朝鲜半岛、南亚与日本等区域国际形势,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与存在“严重争端”的台湾问题,表达中美的共同或各自立场,最后以如下几个“双方”具体点出中美关系的发展领域—扩大民间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双边贸易是平等互利的、两国保持接触且就共同关心议题交换意见,并期待发展中美关系对缓和亚洲与世界紧张局势做出贡献。然50年后的今天,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前述“利益”是否继续存在?

  就既有的矛盾言之,当然我们大家普遍会认为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从1949年以来的症结,尤其是北京近几年来对于美国友台措施的不满,使得中美关系的小气候经常阴晴难料。北京认为美国未遵守上海公报的“一中政策”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祇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而美国侧重的却常是“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

  不过,我觉得有一个可能可以关注的新议题是香港问题,也是影响中美关系、中英关系的一个新挑战,甚至会产生交互的作用。香港“国安法”的议题,甚至使得英美两国在对中政策上面逐渐一致化,这对北京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从前述上海公报的内容可见“经贸互利”曾是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苏联崩溃后。但是,从2017年迄今的中美贸易摩擦却使这个压舱石的功效不再,争端议题从贸易失衡到高端技术,针锋相对的程度让双方很难成就一个具体的“平等互利”之经济关系。

  在国际形势部分,中美在1972年主要的关切议题在东亚与南亚,议题少容易“相互理解各自立场的差异”,但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北京与美国针对国际形势的立场已经越来越难产生利益交集,无论是东北亚与朝鲜半岛、东南亚与南海、中东西亚、东欧、拉美、非洲,甚至是目前正陷于军事冲突情境的乌克兰等传统区域议题,这些都会使上海公报中所陈述的中美“互利合作”基础逐渐流失。

  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性,个人认为唯有真诚地重回上海公报签署时的“初心”,才有可能为中美关系找出一条和平的道路,因为“和平”是中美两国从1972年上海公报签署后迄今最持久的“共益”。虽然国际形势变迁,美国国际影响力衰退且中国崛起,然而倘中美能够秉持中美上海公报的精神,真诚且坦率地针对各种议题交换意见,理解彼此立场,不急于用“红线思维”来指责或要求对方“当为或不当为”或是“趁机创造既定形势”的外交“打劫”,或许中美关系仍有机会拨云见日,重回正常的轨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