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校园暴力为何总在“薄弱校”?

http://www.CRNTT.com   2010-03-04 11:12:05  


校园暴力频繁发生,值得深思
  中评社北京3月4日讯/校园暴力,这个本不应该出现的词汇,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视频、图片、传言等等不绝于新闻,更不绝于网络。校园暴力的频繁发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最近一期《新民周刊》登载评论员黄祺的文章“校园暴力为何总在‘薄弱校’?”,作者认为,“…我国的校园暴力调查非常落后,要瞭解有关为何出现校园暴力、为何校园暴力一般出现在‘薄弱校’等等真相,需要更多和更大范围的调查。”文章内容如下:

  ★冰山下的校园暴力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姚建龙,在给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时,都要做一个小型的调查:从小到大在学校里,受到过同学的欺负或者欺负过同学的人请举手。姚建龙告诉记者,一个班一般有七八成的同学会举手。他接下去说:“包括目睹别的同学之间殴打、欺负行为的人也一起举手。”每次的结果,几乎都是100%。

  作为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和青少年暴力现象的法学专家,姚建龙说,他的这些调查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校园暴力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只是我们过去不愿正视它。

  2008年,一段上海女学生殴打女同学的视频在网路上流传,后被称为“熊姐事件”;2010年年初,昆明官渡一中11名男生殴打一名女生的视频,再现网路。经媒体报道后,两起事件中的受害女学生曾经不愿承认被施暴的事实——从某种角度看,这还得归功于网路,如果不是参与学生出自“炫耀”或者其他的心理,将视频在网路上播放,如此严重的伤害事件,很可能会与成千上万的暴力事件一样,被孩子们“守口如瓶”,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但类似的视频仅仅暴露了校园暴力的冰山一角。

  由于对“校园暴力”一词含义的解释不同,不同学者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几次调查中,结果都显示出,中小学校中暴力现象普遍存在。

  在徐久生主编的《校园暴力研究》中,作者在2003年对北京市的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61.7%的学生报告说,在过去一年中,他们学校中发生过学生被打的暴力事件,学生被抢、老师被打、社会人员来学校寻衅滋事的学生分别为42.1%、32.1%、43.6%。在他的报告中,与在校师生直接有关的暴力行为,均可界定为校园暴力,包括生理上的暴力行为和心理上的暴力行为(侮辱、勒索、使他人丢脸等)。

  另一个调查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讲师宋雁慧,在2004年到2005年完成的。在对北京市7所学校学生进行调查后,宋雁慧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不区分学校类型,25%左右的学生(包括施暴者和受暴者)涉及校园暴力。

  尽管已有数次调查,但宋雁慧坦言,中国的校园暴力调查还非常落后,她自己的调查也只能反映特定城市某些学校的情况,要瞭解中国的校园暴力的真相,需要更多和更大范围的调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