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22岁教授昭示“民科”才是中国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12-03-23 11:44:10  


 
  ■ “民科”其实是时代产物

  ——学者田松研究过“民科”的年龄,结果发现“民科”基本上都出生在1970年代以前。80后、90后是“民科”的凤毛麟角。可见,“民科”真的是时代产物,当然也具备划时代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可以说是“民科”的成因。

  特征一:受到文革中常见的“批臭”思维影响

  “民科”大多认为自己受到了主流科学界的打压和排挤,而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往往是富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打破了主流学界一直以来的认识的。

  众所周知,批判教育在70年代以前,尤其是在文革时期大行其道。这其实是种“批臭思维”,和科学精神所要求的批判思维并不相同。而这种思维也让许多这个时代的人对知识传统很不以为然,还抛弃了逻辑思维能力。

  刀尔登在《中国好人》一书中曾经很贴切地形容过这种思维的产生和后果——

  “把某样东西宣布为‘臭’,和要你自己动手把它‘批臭’,这里面的区别很深。把孩子召集起来,告诉他们太阳绕着地球转,或达尔文是猴子,这不过是谬见的强迫教育。而要孩子自己动手来证明达尔文是猴子,得逼着他发动全部的恶意,抛弃对同类的所有同情心,蔑视一切他已知和未知的逻辑,把对事实的任何敬意踩到泥淖里去。……对小学生,或任何对该对象无知的人来说,去批判一种对象,很像是一种轻松的游戏,在里面人们可以满足一种运用无知的暴力快感。你有本事是吗?我用一句‘他妈的’就可以打倒你;管它是多少人殚精竭虑才产生的一点思想,我照样可以看不起它。理由?不需要理由!——这才是要义所在。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习惯于不讲道理,习惯于说谎,编造是非,习惯于把别人往坏里琢磨,习惯于依赖愚昧,并从愚昧中发现出力量,体验到快乐。田间地头学哲学,工人阶级上讲台,在这种‘游戏’里,受伤害的绝不是知识传统的本身,而是我们。到今天,我看到一些念过书的人拿起什么事来都敢胡说,我怀疑他们和我一样,也是‘批判’着过来的。”

  因此反智也罢,偏执也罢,其实都是这种长期的“批臭思维”锻炼的结果。

  特征二:受到大跃进、“大快干”的精神鼓舞

  在许多科普文章、科学家传记中,对科学活动的描述非常肤浅、粗糙。无非有两大法宝:一是“铁杵成针”,居里夫人支起一口大锅熬沥青,熬啊熬啊就熬出了镭;陈景润埋头演算了几麻袋草稿,就证明了一加二。二是“灵机一动”,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中脑袋,就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烧水时看见壶盖在跳动,就造出了蒸汽机。类似这样的描述还有很多,导致“民科”们相信,科学就来自“铁杵成针”加上“灵机一动”,至于自身的条件和积累,以及外部环境的因素,基本可以忽略。

  经历过全民大炼钢的许多人都受到过大跃进思维的影响,因此这些过分夸张的科普文章非常合他们的胃口,也给了他们动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