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林谷芳:繁简之争,我们忽略了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3-09-06 14:53:32  


台湾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 林谷芳
  中评社北京9月6日讯/1988年初踏大陆,到今天,台湾文化人林谷芳先生来大陆的次数已远远超过二百多次。行走两岸,他的诸多文化观察,曾经体现在2003年一本《十年去来:一位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的访谈录里。如今重看,有些问题今天才被大陆社会广泛谈论。比如最近引起热议的繁体字、简体字之争。

  当年这个话题,是放在《苍茫不见:繁简之间的文化失落》一章中谈论,林先生关注的重心,其实是繁简认识中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十年过去,再次就这个话题对林先生进行采访,他对时下这场争论中俨然成“理”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样提醒的是,汉字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的工具,它同时还兼具美感功能,如果两者不能统合在一起,我们的美感传承就会出现断裂。

  汉字由繁至简,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简再简 

  孙:重看《十年去来》,发现有些问题我们谈得早了,比如这个汉字的繁简之别。好像社会还没有广泛提起,您就在说了。现在大陆社会大规模的讨论起来了,不妨再重提这个话题。您的观点我是知道的,但我也注意到,2010年您到大陆来,和学者田青、语言学家许嘉璐先生有过一次关于汉字的对话,那篇报道挂在网上有一个标题:繁简字不应成为心结。看对话的内容与这个标题,让我感到,您似乎没有以前那样对繁体字坚持了。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

  林:应该说,即便是十年前谈,谈那个繁简之间,十年后基本观点还是在的。你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我在那场合的语气变得温和了。一方面是因为,这毕竟是面对面谈话,得彼此给对方空间,并不希望引起意识形态之争,何况许多观点大家其实还颇相近。另一方面,它牵涉到要改变十几亿人的习惯。就算是电脑,你使惯了,换到另一台,也还是要适应一阵子,何况写了多少年的文字。

  第二个,即便在以前谈的时候,我也就建议有些字不一定非繁体,而可以用俗体字代替。就好像台北的“台”,台湾也很少用笔画多的那个,直接写成“台”。这就是俗体字。当一个俗体字约定俗成为一种写法,又符合汉字六书的原则与美感时,原本就可以通用的。

  但我不同意的是,现在有些人甚至包括学者,一谈到繁简之间,就以汉字从古到今就是越来越简为立论基点。的确,汉字从大篆小篆到楷书,有往简的方向走的轨迹。但到楷书,其实已经定型了。至于草书的简,实际上是就书写的流畅度而言,它并没有所谓的标准字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