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首开雾霾罚单 是对带血GDP的又一次分赃?

http://www.CRNTT.com   2013-12-12 11:58:29  


  中评社北京12月12日讯/近日,辽宁省对下辖八市开出总额达5420万元的罚单,以惩罚这些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对此舆论纷纷。此间新快报毕诗成评论《“雾霾罚单”究竟罚的是谁?》指出,在国人身中“霾”伏的当下,这样的消息或能让人感受到地方政府整治雾霾的决心,但仔细一想,果真如此吗?5420万的罚单,多不多、狠不狠?能有多大效果、能吓住多少排污的黑手?原因很简单:这张雾霾罚单虽然貌似很大,但很多信息犹如在雾霾之中,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雾霾罚单”究竟罚的是谁?

  2013-12-11 12:21:11新快报 作者毕诗成

  5420万元的雾霾罚单,它或许算大,或许算小,最关键的是要“得当”,割了谁的肉,进了谁的口,都要经得起公平与正义天平的检验。

  《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公布以来,辽宁省首次给8个城市开出“雾霾罚单”,罚缴总计5420万元。其中沈阳3460万元,大连160万元、鞍山780万元、抚顺160万元、本溪20万元、营口40万元、辽阳500万元、葫芦岛300万元。据介绍,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

  在国人身中“霾”伏的当下,这样的消息或能让人感受到地方政府整治雾霾的决心。但仔细一想,果真如此吗?5420万的罚单,多不多、狠不狠?能有多大效果、能吓住多少排污的黑手?这事儿恐怕还真说不准。原因很简单:这张雾霾罚单虽然貌似很大,但很多信息犹如在雾霾之中,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罚金从哪里来?报道说,处罚对象是“8个城市”,可我们知道,“城市”是不会自己交钱的,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是这几个城市的政府,也就是俗称的“大政府罚小政府”?而政府的钱从哪里来,总不会是这个城市的领导班子集体掏自己的腰包上缴的,只能是“取之于民”,那么用的是老百姓缴纳的税收,还是从污染企业罚没的罚款呢?没有交代清楚。

  如果用的是老百姓的税金,那肯定没有道理,老百姓承担着呼吸雾霾的窘境,到头来还要为雾霾缴纳罚款,过来一刀过去再一刀,两次受罪,显然不合道理。可如果是罚自企业,怎么罚的,哪些企业缴纳了罚款就过关了,总是应该有笔清楚的账目的。如果是本该关停的污染大鳄,掏点钱就能过关,就“为我市承担罚款做出巨大贡献”,而官员的政绩并不会因此而有什么不同,老百姓岂不是还继续做着冤大头?

  罚金向哪里去?貌似有个交代,“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可谓“罚之于民用之于民”。可这话也太笼统,因为“蓝天工程治理”的账目本来就少有公布,会不会像计生罚款一样在隐蔽中被染指,也难有确数。根据官方数字,辽宁省去年10月蓝天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共投入77.6亿元”,据说取得了巨大成就,“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可老百姓还是中了“霾伏”。5420万和77.6亿的比例,用计算器算了一下,大概是7‰——这个数字对于治霾大业仍是杯水车薪,对于污染企业来说成本也算不上多大,到底能不能有震慑作用、能不能起到显着功效,恐怕也看不清楚。

  政府肯于出手开雾霾罚单,比起和颜悦色做老好人,有进步的地方。但开罚单本身,不见得就一定催生最佳的治霾结果。要害在于,把罚金从何来、要到何处去,说得清清楚楚;把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到底该担负怎样的责任,廓得清清楚楚;把治理雾霾的各种投入与效果,公开得清清楚楚。

  5420万元的雾霾罚单,我们不能盲目狂欢,它或许算大,或许算小,最关键的是要“得当”,割了谁的肉,进了谁的口,都要经得起公平与正义天平的检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