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王元化批评鲁迅:文字带有遵命文学色彩

http://www.CRNTT.com   2014-04-10 13:44:17  


 
  四

  王元化获奖次数最多的著作是《思辨随笔》,他在此书的序言中深情地写道:“现在全书即将问世,我可以实现我的多年夙愿了,那就是将本书奉献给我的亲爱的母亲桂月华”,“她的慈祥、仁爱、贤慧伴我度过幸福的童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日伪统治下的恐怖岁月里,她为我受尽惊吓,给予我只有母亲所能给予的关怀和帮助。在以后二十多年的坎坷命运中,母爱是我得以排遣寂寞、孤独、苦闷,从颓唐中振作起来的力量源泉。那时如果没有她和另几位亲人,我不能想象,我将活得多么凄苦……如今她离开这个世间已八年了,她始终安息在我的心中。”

  王元化先生是学术成就卓著的学者,他的著作获奖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元化先生更希望把机会和名额让给年轻人。《思辨随笔》的责任编辑高国平回忆说:“上海要评选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出版社将《思辨随笔》填表上报候选。我在电话中将此事告诉了王先生,他却淡淡地说:‘不要评我,把名额让给年轻人。’开始我以为这不过是谦虚之词,哪晓得他竟认真地给有关领导部门写信,表示不参加评选。我得知后,就劝他说:‘评奖不是你个人的事,你最好保持沉默。’他回答道:‘我向来不愿参加评奖,名额有限,应该多鼓励年轻人。’”后来,《思辨随笔》名至实归得了奖,但颁奖大会那天,王先生去做原定计划好了的事情,而没有出席会议。(高国平《关于〈思辨随笔〉的随笔》,《书与人》1996年第4期)1998年4月,王元化先生获得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之“杰出贡献奖”,他在大会上的答辞《走自己的路》,感人至深:

  “我的多年的劳作今天得到了认同并受到了奖励,我自然是高兴的。但同时我又感到了惭愧,因为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我做得还很不够。理论写作的道路是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曾经屡遭挫折,有过不少的失误。虽然我也走过弯路,也跌倒过,但在艰难险阻面前,我仍旧在思考,在探索,在追求,而没有丧失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良知和勇气。一千多年前一位外国的高僧来到中土,他以宗教的虔诚传译佛典,自称未作妄语,死后舌不焦烂。我觉得这种对待自己事业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效法。我希望自己一本初衷,始终能够遵照一位哲人在他那部伟大著作的序言中所说的话去做。那就是———任何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去说话!”(王元化《集外旧文钞》第23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2006年12月17日,《文汇报》发表了王元化先生获第八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之“学术贡献奖”的《感言》:

  “我是一个用笔工作的人,我最向往的就是尽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留下一点不媚时、不曲学阿世而对人有益的东西。我也愿意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到: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所以,我希望我们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够共同认清我们所处的一个环境是怎样的,我们所面临的文化发展有哪些严重问题,以及我们急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做学术的工作就是要寂寞、清苦。寂寞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清苦就是要有一种发愤的精神。但是,你要真正地走到这条路上去,走深了你也会感觉到是一种快乐……什么是乐呢?就是达到一种忘神,你不去想它,它也深深贴入到你心里边来了,使你的感情从各方面都迸发你的一种热情,激起你对这个问题对学术的研讨。这是学术里边最高的境界。”

  读了元化先生的这些话,我们自然就会明白,他的著作何以会具有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