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用改革新常态破经济颓势

http://www.CRNTT.com   2014-09-05 08:35:52  


以改革新常态面对经济新常态,改革新常态的各项举措,必须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中评社北京9月5日讯/9月1日发布的8月官方PMI指数为51.1%,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8月汇丰制造业PMI指数略微下修为50.2%,而7月终值为51.7%。两个数据的下跌幅度都超过了业界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张敬伟文章表示,经济新常态,是中央破的题。从内涵而言,调结构、转思路,放弃烧钱买增长,通过提升治理能力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呈现新的增长态势;就外延而论,新常态的经济增长应有量化标准,如舆论场强调的7.5%的增长区间。

  这一区间从6.5%到7.5%都应该是正常的。但是,这一量化指标,对中国而言是存在风险的从舆论传导至市场的风险。须知,第一季度增长率为7.4%时,从海外到国内舆论皆是一片惊呼。中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不可怕,怕的是舆论带给内外两个市场的悲观情绪,影响到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导致整个市场的波动,加速经济下行趋势。

  文章分析,新常态破局简单,但是如何“立”却是实实在在的难题。

  中央给出的答案是改革,即以改革新常态面对经济新常态,改革新常态的各项举措,必须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上半年调结构算是成功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4%、7.5%、7.4%。改革的要诀是“微刺激”,谨慎的货币政策确保流动性释放到三农、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当然,保障房投资、铁路建设等也拉动了经济增长。外部市躇于美国经济的恢复,7月份出口增长,也是相对利好之一。值得一提的,企业层面生产能力的迅速提升,也导致了中国经济面子上的好看。但是,这也加剧了库存积累,过剩产能加大,给后续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

  也可以说,货币政策的 “微刺激”也是刺激,财政投入民生工程也是投资前者,由于地方执行层面的不力,解决小微企业的有限资金甚至被“二道手”专卖获益,财政投资则依然未改“投资增长过剩”的窠臼。外部市场欧日复苏前景不明,尤其是德、法、意等主要欧元区国家再现危机迹象,出口形势也不乐观。

  这才出现8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PMI指数双双下跌的尴尬。综合看来,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依然,经济增长并不乐观。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