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郑剑:美国或将制造更大战争烂尾

http://www.CRNTT.com   2014-12-10 00:31:12  


 
  但冷战结束后,随着强劲对手苏联解体,美国高居“一超独大”战略态势,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无与伦比,具备对任何其他国家的巨大优势,因而很快“好了伤疤忘了疼”,忘记了历史教训,动武的胆子又变大了。到小布什政府时期,发展到置国际体系与他国利益于不顾,大肆推行单边主义的程度,战略上失去耐心,动辄武力相向,以求彻底制服对手。冷战后,美国相继发动海湾战争(1991年1月至2月)、利比里亚武力撤侨“利刃行动”(1990年8月至1991年1月)、军事干涉索马里(1992年12月至1994年3月)、军事干涉海地“坚持民主行动”(1994年8月至1996年4月)、控制伊拉克“沙漠之狐”行动(1998年12月)、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至6月)、阿富汗战争(2001年10月至今)、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至2011年12月),参与了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2011年3月)。还对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叙利亚等国进行武力威胁,其中,对中国不但有在台海方向的航母示威、军事协防台湾宣示,还发展到武力扣押中国商船、“误炸”中国驻外使馆、撞毁中国军机这样的严重地步,其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军事帝国主义嘴脸暴露无遗。邓小平在多个场合指出:“霸权主义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根源。”(1979年3月1日《人民日报》)美国这些年的战争行径,给了这论断以无可辩驳的注脚。

  发动战争是一回事,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又是另一回事了。历史表明,战争实际运行轨迹往往走向霸权主义者愿望的反面。冷战后,美国发动战争的频率提高,海湾战争后几乎没有停止打仗、武力恫吓,但战争烂尾率也随之走高。美国的战争烂尾工程具体表现为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的失败;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败。海湾战争出兵占理、进退有度,但也播下西亚北非地区动乱的种子,至今没有平息,甚至愈演愈烈;科索沃战争看似完美收场,但15年后在克里米亚,美国人品尝到了苦果;给普京采取行动提供了口实,普京质问美国和西方:“克里米亚政府还有科索沃这一先例,这一先例是我们西方的伙伴自己造的,亲手制造的”,“为什么阿尔巴尼亚人(我们很尊敬他们)在科索沃能这么做,为什么我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就不能做?为什么?”在今天的阿富汗,民众没有感到比苏联撤军后的阿富汗好在哪里;伊拉克更惨不忍睹,是登峰造极的烂尾工程,具备战争烂尾工程的一切特点。

  美国为什么战争烂尾工程频出?这个疑问可以在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这本“小册子”中找到答案。《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是教人如何打仗,但孙子对待战争的态度却是慎战而非好战。孙子主张不轻启战端,同时不忘记备战,所谓“兵凶战危”,“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优势的一方不到非和平手段用尽不轻言打仗,“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防御的一方时刻要做到有备无患,“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其中也藴含着强烈的遏制战争色彩。客观上,美国的战争烂尾工程是其综合国力相对下降的表现,是“力不从心”使然。但既然力不从心,就应量力而行,不能肆意妄为,美国应该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确定合理的目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出手,但美国没有做到。这说明,当代美国领导人、决策者、思想库的战略思维模式出问题了。美国人固然重视孙子兵法,但美国人并没有读懂孙子兵法,或者更明确地说,美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理念、战略传统、思维方式与孙子兵法有对立性,孙子兵法在西方、在美国,时常“水土不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