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也谈汪辉“抄袭门”

http://www.CRNTT.com   2010-04-09 12:11:19  


 
  比对李文和汪着,我们可以发现:第一,汪着这个自然段全文约6百字,前约六分之五来自对李文第二、四自然段的抄袭,抄袭基本是逐字逐句,但有几处跳跃;第二,该自然段后六分之一,即“从‘中体西用’”开始,汪着对李文第四自然段结尾进行了改写,并且很快转入对王彬彬指出的林毓生著作相关段落结尾部分文句的糅合式使用。第三,在汪着这个自然段中,加了四个注(王文引用此段时略去了)。这四个注,前两个是完整照抄李文原注,后两个是汪著作者加上的。加第3注,是因为汪著作者在抄袭的李文语句中加上了一句自己引用的陈独秀的原话,注释内容是陈著书名;汪着第4注内容如是:“鲁迅对‘中庸’的批判可参见邱存平《关于鲁迅对中庸思想的批判》一文,见《鲁迅研究动态》1987年第10期。” 

  从上分析,可见汪着这个自然段有三个特点:第一,抄袭严重;第二,抄袭手法混用;第三,作者是熟悉注释规则的。对于钱理群等用“技术问题”来否定王文指证的抄袭,我们有必要提请他们注意:汪着这个自然段与邱文,相同点只有“中庸”、“折中”、“公允”三词;相反,这个自然段,主要文字直接抄自李文,结尾文字和意思又基本属于林着,为什么汪著作者不注李文和林着,反而注邱文呢? 

  王文长达万余言,但仅具体指证了汪着第一编,即三分之一篇幅(全书共三编)的抄袭问题。尽管如前文所言,王文的指证能确凿落实“抄袭”的,只是六处;但这六处中有四处是大段落抄袭。因此仅就汪着这三分之一而言,恐怕抄袭情况也不可谓之不严重。这样的抄袭情况,无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在今天;也无论是对于专家学者,还是对于博士学生,恐怕都难以用“不够学术规范”或“不成熟”来开脱之罢? 

  三、勿以混搅历史的办法强拉古人为今日抄袭之辈背黑锅、作保护 

  严肃认真地揭露和甄别抄袭是非,消极地讲,是惩戒学术不端行为;积极地讲是鼓励和保护学术创新。实际上,对抄袭的揭露和甄别,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活动。学术抄袭不仅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向读者、甚至学术界屏蔽了真实的学术源流。抄袭的屏蔽作用,在那些一度被推崇为杰作、甚至经典的“抄袭之作”的流传中,影响更大。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这次揭露抄袭似乎非但未给中国学界带来积极的帮助,反而激发了某些学者把今天学者的抄袭账赖在古人身上的勇气。比如,扬州大学教授姚文放在为校友汪辉辩护时,公然使用了“古人也曾把名著据为己有”的奇论,并且说:“现代以来许多知名学人也有类似情况,例如鲁迅评价陶渊明并不是浑身静穆,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闲适的一面,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存’这样金刚怒目的一面。此话最早是朱熹说的,但鲁迅当时也没有说明引用何处———这在当时,是完全许可的。”(《扬州晚报》2010年3月29日)鲁迅真是把朱熹的妙语“据为己有”,而“不说明”吗?我们看看这两位先师究竟如何说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