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西门庆故里之争是否突破道德底线

http://www.CRNTT.com   2010-05-05 10:28:42  


 
  一直以来这些喧嚣的文化名人故里之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多地方开始有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的那种“文化自觉”了,有了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创建的意识了,而且是扛着文化保护等大旗在进行。但是,稍一观察我们便可以发现,这些地方的举动的本质,无非就是利用了遗留的甚至是莫须有的“文化资本”来进行“社会炼金术”,仅仅是在利益的驱动下的政治经济学行为,而文化就在“没文化”的狂欢中寂寞着。

  这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消费时代,一切东西几乎都可以拿来消费,不管是文化、隐私还是公益慈善,在很多人眼里,它们仅仅是进行社会炼金术的一些道具,然后换取自己的利益。这个过程正如著名文化理论大师布迪厄在《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中所谈到:在文化生产的过程中,文化资本借助经济资本得以转换成文化商品,而在进入流通环节之后,文化资本又通过接受者的文化消费再次转换成经济资本的收益。而这种巨大的收益,正是各地奋不顾身地争夺故里的最终目的。

  虽然当下社会这种文化商品化的状态已经泛滥成灾了,但是作为协调社会均衡发展的地方政府,也热衷于专研此道,而罔顾这种做法的那些后遗症,真是令人失望。

  事已至此,还是让我们好好体会布迪厄的警告吧:一方面必须注意到一个严酷的事实,这就是所有的资本形态最终都可以在经济学中被简化;另一方面又必须防止把其他资本形态统统简化为经济资本,进而忽视其他资本形态所产生的特殊功效。也就说,如果放任如此的社会炼金术盛行的话,那么整个社会将会成为一个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功利化社会,最后,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的唯利是图社会景象,也就真有可能噩梦般地成为现实了。(作者:张天潘)


新闻链接:争抢“西门庆”勿以文化的名义 

《青年时报》5月5日

  野百合也有春天。据闻,著名的文学反派角色西门庆,正同时成为三个城市的旅游形象代言人。山东省的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省的黄山市正纷纷大手笔投资,努力打造“西门庆故里”。(5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

  无论西门庆是否真有其人其事,在国人普遍的观念中,“西门庆”不仅是个文学形象,也已固化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符号,是集淫棍、恶霸、奸商等于一身的典型恶人形象之一。将这样的形象作为当地的旅游卖点,且不管其实际效果如何,至少这是不够体面不够优雅的做法。

  明知不体面不优雅仍然斥以巨资,而且不惜与别的地方争来抢去,对此等做法,笔者认为有一个很合适很现成的比喻:“叫春”。前不久,自称“太寂寞”的江西省宜春市,推出了一句广告语“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顿时名噪天下。三座城市冒着嘲讽讥笑争抢“西门庆”,背后的盘算与宜春的“叫春”当属殊途同归、异旨同趣。一言以蔽之:即无论美名丑名,先出了名再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