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解读鲁迅形象在台港澳的历史“变迁”

http://www.CRNTT.com   2013-05-20 15:13:38  


鲁迅挚友许寿裳(上图)及其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下图)。许在台湾时极力宣扬鲁迅,掀起短暂“鲁迅热”。
  中评社北京5月20日讯/“鲁迅在台港澳地区的接受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树人堂召开,来自两岸三地的50多位学者围绕鲁迅在台港澳文学、影像作品中的形象及其传播展开了讨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介绍说,这是在鲁迅晚年长期工作和生活过的上海,首次召开以台港澳的鲁迅接受史为主题的学术会议。

鲁迅在台湾一度被妖魔化

  “鲁迅被大陆神化,而在台湾则一度被妖魔化。自1946年许寿裳等人到台湾掀起短暂的‘鲁迅热’后,随着国民党撤退到台湾,鲁迅在两岸的传播呈逆反方向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古远清在会上详细梳理了鲁迅在台湾沉浮跌宕的接受史。据其介绍,在官方高压的文艺政策下,鲁迅被视为“文艺骗子”、“文学界的妖孽”、“土匪大师”,其作品被列为禁书。“整个社会似乎都感到鲁迅这个人压根儿不曾存在过,谁也不敢公开接触。有些大学教师偶尔触碰现代文学这个禁区时,只好从胡适、徐志摩、朱自清一下跳到了散文家陈之藩。所有1930年代的作家和知识分子,几乎都被抹黑。”古远清说。

  在这种文艺空气里,陈西滢、苏雪林、梁实秋等散文大家和文学评论家都继续他们1930年代批判鲁迅的言行。比如梁实秋曾在一篇文章《关于鲁迅》中说:“鲁迅好斗,善于‘与人冲突,没有一个地方能使他久于其位’; 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只有‘一腹牢骚,一腔怒气’,没有‘一套积极的思想’。”苏雪林则用辱骂方式对鲁迅从人格到文格进行全盘否定:“鲁迅的人格是渺小,渺小,第三个渺小;鲁迅的性情是凶恶,凶恶,第三个凶恶;鲁迅的行为是卑鄙,卑鄙,第三个卑鄙。要以一言括之,是个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角色。”

  “而以学者面目出现的另一批反鲁干将如郑学稼,则又属另一种情况。”古远清说,戒严时期(1949年至1987年)台湾的鲁迅研究成果乏善可陈,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曾先后在复旦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等学府任教的郑学稼撰写的《鲁迅正传》,这部作品完稿于1941年2月16日,次年在重庆出版后,在江西、广东还出现了盗印本。1953年1月由香港亚洲出版社重版,在台北又出现多种盗印本。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对鲁迅都持贬损态度。郑学稼去台后仍继续研究鲁迅,1978年增订了该书:删去了讽刺鲁迅的话;尽量用可靠的记录叙述鲁迅的一生;详述鲁迅思想的演变……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在1985年版《鲁迅正传》的勒口上,印有陈映真的挚友尉天骢《推荐的话》:“从1930年代开始,鲁迅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就一直难以确定,誉之者颂之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导师’,毁之者诋之为‘赤色的文棍’;这些都是政治主义下被歪曲的鲁迅形象。郑学稼先生这本书根据第一手的资料来写鲁迅,不但使人接触到中国近百年来的不幸,也同时使人体认到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历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