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关注粮食安全的四个不同层面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10:57:36  


从长远看,粮食生产能力要比粮食产量更重要。
  中评社北京4月22日讯/最近,粮食安全再次成为网络上下热议的话题。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文章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其实质是要妥善处理好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和不受制于人的关系,把维护粮食供需短期平衡、长期平衡和可持续供需平衡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关于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和不受制于人的关系,可以凝练或简化为国内粮食产量和进口量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在认识上应该没有歧义。由于这个比例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可接受的区间,于是出现了何为适宜的比例关系的争议。人们包括学者在内,任何时候都会有保守、稳健和激进之分,正是保守和激进两方的存在,使更多的人对稳健表示认同或倾斜。

  从发展进程看,则是从基于农产品数量安全的粮食供需平衡,走向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粮食供需平衡,再走向基于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粮食供需平衡。由此可见,中央强调的粮食安全,是包括产品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三位一体的粮食安全。所以,探讨粮食安全问题不宜停留在产品层面上,而必须拓展到资源、生态和消费等层面上。相比较而言,产品层面的粮食安全较易观察、较易调整,生态层面的粮食安全较难观察、较难调整,资源层面的粮食安全则介于二者之间。

  加强产品层面的粮食安全。最近10年,中国粮食连续增产,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193.5万吨,跃上了6亿吨的台阶。随着可支付能力的持续增强,粮食净进口量也在增加。在这两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市场上的粮食供需一直处于平稳状态。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也是所有人都能够观察到的现象。

  文章分析,从长远看,中国保障产品层面的粮食安全有一系列有利因素,一是良种更新速度的继续加快,二是有效灌溉面积的逐步增加,三是地膜覆盖面积的逐步增长,四是综合机械化率的继续提高,五是粮食生产集中度的逐步提高,六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和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同时,维护产品层面的粮食安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具体表现为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和化肥、农药、地膜等要素价格不断增加。这三个因素都将长期存在,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中国的食物需求已经跨越温饱,进入吃好和吃健康阶段。今后的粮食安全主要是食物的质量安全。保证食物质量安全,首先要将粮食生产最大限度地配置在肥沃的耕地上,这是生产出健康食物的基本条件。其次要保障市场上的食物的新鲜度,走出过度运输、过度储存、过度加工的误区。再次要对食物生产标准做出严格的规定,消除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行为。最后要开展有效的监管,让所有进入市场的食物都达到食物安全的最低标准,让所有国民都能吃上放心的食物,并逐步提高食物的质量标准。这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至于标准更高的食物,可以让市场机制来调节。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