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评论坛:蔡英文如何面对新情势?

http://www.CRNTT.com   2014-07-20 00:10:44  


 
  我常讲的例子是,这些公民团体也需要合纵连横,例如反媒体垄断、反服贸、反洪仲丘事件、反核等等,他们几个团体主张未必相同,但你会发现到每次大活动他们都在一起。这些团体也都未必全部反国民党,他们也希望自己不要有政党包袱,即使是他们事实上与民进党的关系的确比较好。最明显的例子是,在苗栗大埔事件上,同一群人在苗栗是反国民党;在台南铁道东移抗争上,他们是反民进党。像这样的团体,一定是在事件上站在执政者的对立面,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我们民进党也不可能每一样都与他们的要求一致。

  所以公民团体今天已经走出一条自己路,他们要群众有群众、要资源有资源,他们有需要与民进党或国民党结合吗?不需要了嘛!他们在选制上、宪政上找到一条要走的路,其实如果要走议会路线,他们本来就应该找到一条自己生存的路,不管对民进党有利或不利,这都不应该是他们在意的条件。民进党也不一定要限制他们要与民进党站在一起。

  所以双方的伙伴关系怎么建立,我认为目前的状况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有很多事情,民进党不管中央党部与地方党部都有尽力协助,但是我们不能讲,一讲就会让团体们落入“你们都是民进党的”的标签。事实上,国民党也可以支持他们,就看国民党有没有表示,他们有没有接受国民党?我不知道,至少民进党的表示与支持,他们愿意接受。这点的伙伴关系,到目前为止已经不是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对立面的关系。

  蔡主席可能认为这样的伙伴关系可以更信任,更密切。我认为OK,时间也到了。但是如果公民宪政会议的诉求已经出现,如果他们想在选制上做改变,他们一定会要求说,整个国家的制度要让他们可以参与和当选,这样的话,就表示他们与民进党不一起选。如果他们变成另外一个政党,不管名称为何,这样的伙伴关系如何建立?这是民进党的挑战。

  我们可以看说,民进党加这些反国民党的势力,光谱会有多大?以前可能不到50%,如果现在超过50%,甚至60%,国民党剩下40%,他们拿到10-15%很合理啊,凭什么要求他们挂民进党党旗?刚刚子嘉兄说,他们会对民进党造成威胁,我倒是不这么认为。你要看你是净赚还是净赔。整体反国民党的势力超过50%,大家就是净赚;要说民进党萎缩一点,我不认为是这样,因为各家民调显示,民进党的状况比国民党要好很多。

  如果民进党的席次分一些给公民团体,人数超过我们民进党执政的八年;他们有合理的要求、清晰的立场,这个立场一定会与准备中央与地方执政的立场相左。我认为,民进党该做的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要求国民党在宪政上,在“立委”的选制上做改变,让他们可以进得去。我认为这是重要的。

  第二,如果可以在不用“修宪”的状况下修法,让他们可以进得了议会,这也是重要的。这代表在价值观、大方向的地方,我们增加了力量。可能在台南,他们还是反对铁道东移,没有关系,他们可以有自主性。但是在苗栗、台北市,有大埔、文林苑那样的事情,民进党可以与他们站在同一阵线。在“立法院”中,他们有自己的不分区“立委”,或者只剩下区域“立委”,就像日本的众议院一样,环保团体也可以选上几席。我觉得这样的状况对台湾来说是健康的,也是必要的,甚至是合理的。如果国民两党只是想着在“国会”选制上保住自己的席次与比例的话,这些人无法接受。那民进党坚持的话,只会让他们距离更远。

  所以下一阶段,蔡主席的挑战在于,当宪政会议用任何形式开始,讨论到“国会”的选制,民进党与公民团体主张不一致的时候,你可不可能取得一个共同的版本,压迫国民党修改。这点是实质上,表示他们与民进党是不同的政治团体,但是我们在此议题上合作,如此的伙伴关系有无可能?假如公民团体表示他们是独立于民进党与国民党以外的政治势力,台湾没有劳工政党,也没有环保政党,这样算不算伙伴关系?还是说伙伴关系一定要建立在他们加入民进党?在民进党的党旗下取得不分区或区域“立委”?

  我认为后者的空间不大,也会有相当的矛盾,因为在民进党地方执政县市,当他们反对时,如何用民进党的壳去上市、当选?这点的确是不容易做到的。这个伙伴关系可以更深或更台面,而不要只能陷在我们只能在台面下协助,或者是说民进党不能挂党旗,这个已经进步很多了,但还没有办法达到我们要的。如果民进党的支持者怕我们的议员落选,希望他们挂民进党的党旗,我很负责任的讲我的看法,这一点已经做不到了。

  我们应该以大方向来说,如何在2016“总统”大选,我们打赢国民党;如何在未来“国会”,在选制改变之下,我们把非国民党的席次做到过半;在各级议会,让他们进得去,不需要每天上街头。民进党过去也发生过街头路线与议会路线的讨论,最后还是选择议会路线。如果公民团体或是新世代,也想在未来长长久久的关系上采取伙伴关系的话,我认为共同来做选制与宪政上的修改,共同讨论出一个版本,是一个可能合作的开始。但这个合作一开始,就代表他们不是民进党了。

  在这点上,可能矛盾,也可能是依存关系,我们党内如何取得共识,这很重要。有可能会发生的论战是,民进党为了顾及自己的席次,而与他们相左,我们有没有力量达到这样伙伴关系的架构?我认为,应该要让他们自己可以存活下去,从体制方向上合作,是比较合理的伙伴关系。如果蔡主席未来在达成这点之后,应该与青年与新世代的沟通就不是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