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 
中评论坛:香港管治为何如此困难?

http://www.CRNTT.com   2014-10-14 00:11:10  


田飞龙
 
     田飞龙:政改乱局需要适度从其历史复杂性中理解

  香港是一本复杂的书,每页纸都由不同材质做成。来到港大做访问学者,看到港大的民主墙以及校园接连不断的民主运动与氛围,让我很吃惊,这些景象在大陆几乎已经绝迹。同时我也在想:香港作为商业精神占主导的城市,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政治精神,且这种精神在青年身上有强烈的体现,俨然青春中国在21世纪的微缩版。我称之为“政治的青春精神”,一种理想、躁动、激进却又不乏稚嫩、天真的青春精神,在叹服其蓬勃绚丽之外,又不得不对其缺乏理性深沉的历史与社会积淀而感到一丝背凉。

  政治的青春精神曾是20世纪中国长时段的主旋律。无论是“五四”还是“六四”,都是学生希望用“广场抗争”的浪漫主义来推动宏大的历史转型,本出于同样的政治精神传统,却放置于不同的时代与体制脉络之中,其命运与成效亦大异其趣。但实际上,这种运动只是表达和宣泄,真实的政治历史转型过程一定是复杂的革命和政治博弈结果。国共两党经过复杂的博弈,在两岸建构了气质不同的政治实体,但均为现代化之政体。现在的问题是,两岸是否能进一步合作共谋第三共和,携手闯过唐德刚所谓的“历史三峡”?

  在这样宏大的历史背景中,香港是什么角色?我们应该从中国政治现代化定位中,想像香港青年人心里在念想什么,他们如何将自身命运及政治与历史理解联系进整个中国的现代历史进程。如无此种国民认知与情怀,就终究只能是“城邦梦呓”,无法在国际性之外建构厚实的国族性,以“两制”抽象形态与“一国”做永恒的、不可消解的价值与政治对立。这样看来,香港青年对政治青春精神的承接可能基于自身政治历史意识,已根本丧失20世纪大陆中国青年运动的“国家”关怀,形同而神异。这与他们的整体记忆,与整个国家政治历史的共同命运感以及与国外势力的契合度有直接关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