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换一个角度看“退出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0-05-05 08:50:32  


 
  选择特殊的退出政策方式

  文章指出,首先,加息并不是唯一的退出标志。加息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对经济过热的降温(技术降息刺激经济的反向操作);一是对通货膨胀预期或现实的控制。这两个方面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上,会根据当前不同的情况决定是否加息、加多少。对于中国的现实而言,经济增长(准确地说是,经济增长率)是各级政府很重视的目标。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际经济部门,经济增长的“边界”很难确定,虽然有所谓的经济增长计划、规划。因此,加息对所谓的经济过热的“应对”往往困难重重。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指标(以CPI代表)又或多或少受到干扰,很难客观反映真正的社会总供需状况,反映也比较“迟钝”。因此,经常会出现所谓的低膨胀高增长的“美丽景象”。加息当然就很不“应该”了。

  同时,从中国以降息作为刺激政策的手段的使用上其实也没有“穷尽”。利率水平也并非特别的低。如此,人们所一直“期盼”的加息一直难以到来。所谓加息作为退出政策标志就难以实现。那么,这是否表明货币政策将无所作为。其实,并非这样。央行完全可以将调控从利率手段转化为数量手段等来调控经济。

  其次,退出政策从控制流动性开始。控制流动性才是中国中央银行最应该做的,而且必须给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经济增长应该保持合理的、可持续的区间。对中国而言,这次刺激政策的很重要的着力点是信贷。这不仅必须在去年的天量信贷,而且也反映在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量的“持续性”。显然,当前中央银行应该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市场流动性不可以像2009年和今年一季度那样“过度”。虽然今年两次提高准备金率就是针对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信贷过快增长的警示,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冲动仍然很明显。这不仅反映在信贷数据上,也反映在GDP的数据上。因此,这对中国中央银行而言,控制流动性很重要。而控制流动性可以有各种手段,而并非加息一样。特别是,比加息更重要的是,中央银行不仅应该真实地控制流动性,而且应该“旗帜鲜明”地控制流动性。央行给市场,特别是给地方政府的信号应该是明确的:经济需要走上正轨,但不应该重蹈覆辙,不能忽冷忽热。人受不了忽冷忽热,经济也受不了忽冷忽热。

  当前中国的经济实际增长已经快于大多数人对增长的预估,如果要像某些经济研究人员所希望的中国经济增长要恢复到过去20、30年表现出的极高的增长速度,那么,通胀就不是预期了。

  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要选择退出的时机了。虽然,央行对流动性的控制不应该造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更不能引起实体经济流动性紧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